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45期
46期
47期
48期
49期
50期
51期
52期
53期
54期
55期
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48期

綠辭典

綠辭典

曾靜芳 編譯

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

1969年美國所通過之法律,交付給聯邦政府機構恢復及維護全國環境品質之責任。NEPA是環境法律的劃時代事件,因其要求所有聯邦政府機構針對可能重大影響環境的任何重要開發計畫的預測效應進行環境影響評(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此法案的原則已被延伸至美國境內各州的層次,其他許多國家亦紛紛通過類似的法案。自19883月起,歐洲共同體的會員國亦已施行類似的法規。

有些人認為NEPA引進了耗資龐大及花費時間的官僚控制,而其規定多屬華而不實的環境保護措施。然而,不容置疑的是,若沒有這個法令和其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評估,將有更多脆弱的生態系統和美好舒適的環境在商業開發下蒙受破壞。

全國高壓輸電線路網(national grid)

接連各發電廠的高壓電線之全國性網路。此高壓輸電線路網路使電力能輸送至長距離外,並對不同之需要做迅速反應。

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

因具有獨特自然美景而加以保存的一塊廣闊土地,主要的保存目的在於保育植物、動物、及自然景觀,次要的目的則為公共休閒活動。被設定為國家公園的第一塊土地是在美國蒙大拿州的黃石(設立於1872年)。其後,超過一百個國家採用了國家公園的觀念。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將國家公園定義為未被人類利用及居住而由國家政府擁有及管理的廣闊自然區域。公共性休閒活動只有在與公園的保育植物、動物及景觀價值之首要目標相容時方被允許。

土地面積較大的國家其國家公園十分遵從上述定義。但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其國家公園在某些方面與上述定義背悖。在英國,國家公園包含了長期以來被人類居住而做了重大改變的自然美景地區,且其土地常為私人擁有並由地方政府管理。另外,也較強調保存傳統文化景觀及提供休閒娛樂設施,如航行、健行、登山、及釣魚。

國家公園在面積大小上可有極大不同,最大者位於俄國,例如佔地721,333公頃的Pechjora-Ilych國家公園。俄國的國家公園完全為政府所控制,並被指定為密集科學研究的地區。

IUCN敦促所有國家至少規劃百分之十的國家土地和水利資源做為國家公園或保護區。

天然氣(natural gas)

貯藏於地下岩石中的氣狀碳氫化合物,主要為沼氣(methane)。它可能單獨貯藏,但多與石油貯藏在一起。天然氣是品質最高、最乾淨的化石燃料,因此常被用做為家庭、商業、及工業用的能源。它也是石化工業的重要原料。

游行動物(nekton)

不靠水流而能游行的任何水生動物。魚類是游行動物的最重要成員,兩棲類動物和大型游行昆蟲亦屬之。

新國際經濟秩序(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NIEO)

聯合國於1974年採納的一組涵蓋經濟和政治觀念的提議,旨在重建國際經濟關係,藉以減少北半球之已開發國家和南半球之開發中國家間的不平等。

Brandt委員會(一個旨在探討國際發展議題之委員會)於其1980年之報告表示,NIEO能確保世界經濟體系的和諧成長,因此符合北半球國家之利益,它以南半球國家期求經濟公平之需要來與北半球國家期求保有資源穩定供應之意願互相交換,並避免第三世界之可能拖債。

Brandt委員會建議,為完成NIEO,應有自北半球國家往南半球國家的經濟成長轉移;應在資源開發方面有更多合作關係,同時要讓發展中國家在開發其國內資源時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另外,應制定新的海洋法(Law of the Sea);已開發國家之政府應承諾增加國外援助。然而,自1980年代開始,因為經濟滯礙、主要工業國家專注於國內重大議題,建立一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遠景已顯黯淡。

新城鎮(new town)

在農村或小鎮附近的農地上由政府資助開發的計畫城鎮。新城鎮的觀念最早於英國被提出,其中央政府於1945年至1971年之間正式指定十三個新城鎮。另有十三個於1950年至1971年之間指定。新城鎮是為分散來自大城市較老舊區域中之過份擁擠狀態的人口之整體國家政策的一部分,旨在提供其新住民一個高品質的舒適環境。

新城鎮的設計所根據的觀念是:新城市區域將提供居民需要的所有服務,以使之成為獨立社區。因此,它包括設於住家附近和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學校、休閒娛樂設施、工作場所、以及連接此城鎮和母城市及較大區域的良好交通設施。

新城鎮之環境亦被視為實施工業更新政策的一個重要基礎。一般認為,對於來自海外在英國尋覓新廠地的新雇主,以及那些來自母城市內不合適居住環境,尋找新居所的人們,舒適環境以及經濟誘因將證明是具有吸引力的。

到了1970年代,英國老舊城市區域的更新以及人口之滑落,使地區性人口分散政策成為不必要。

本文資料一部分係根據:

Jones, G., Robertson, A., Forbes, J., Hollier, G., Harper Collins Dictiona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td.,New York, N. Y.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