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45期
46期
47期
48期
49期
50期
51期
52期
53期
54期
55期
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47期

綠色休閒旅遊

綠色休閒旅遊

    

王秋森

 

隨著週休二日制的來臨,國人對休閒旅遊的需求已急劇上升。每逢週末,許多休閒遊樂區即出現人潮和車潮。熱絡的旅遊人潮固然帶來無限商機,但其可能產生的環境生態衝擊亦不可忽視。如何善用週休二日制,藉以促進休閒旅遊經濟,同時提升休閒生活品質,並更進一步消減其對環境生態的衝擊已是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休閒旅遊活動引起的環境生態衝擊是多方面的。車潮排放的廢氣對人體健康、自然景觀與生態系統都有嚴重的潛在危害性;遊樂區(尤其是山區)給遊客提供的水電是一項重大的資源負荷,遊客製造的廢水和廢棄物若未妥善加以處理則其可能衍生的環境破壞和公共衛生問題更為棘手。人為活動必會產生環境衝擊,而休閒旅遊地區往往位於較為敏感的環境,其所能承受的人為活動幅度遠低於一般環境。特別是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更需要加倍的環境關懷與照護,才能維持永續的休閒旅遊環境。

前往遊樂區的理想交通工具應是大眾運輸工具。可惜我國的大眾運輸網在軟硬體兩方面都距離理想甚遠。這是假日旅遊車潮的主要肇因。運輸網的硬體基礎建設(如鐵路)需要巨額的資金與較長的時間,目前除積極籌建硬體外,可先從軟體方面進行改善。例如遊樂區道路在假日某些時段施行巴士及高承載車輛優先通行制。此項措施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花季期間已施行多年,證明是一項可行的策略。另外亦可考慮施行道路預約制,即在遊樂區道路實施管制,必須先有預約的車輛才能通行。此項措施顯然尚須詳細規劃,但其技術問題應可克服;與道路預約類似的是入園預約。位於宜蘭縣境內的福山植物園採行入園人數限制的方式,已行之有年,並獲得極佳的口碑。上述措施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不便,但較諸在阻塞的道路上進退兩難的困境,則提前計畫旅遊行程,並預約道路或預約入園,應是可接受的不便。

國內許多公私機構仍有舉辦團體旅遊活動的作法,這是極值得鼓勵的。它不但能促進團隊精神,在減輕環境衝擊方面亦發揮了極大作用。若能利用團體旅遊時間,進一步宣導綠色活動與健康促進的新知並付諸實行,則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參與的員工和家屬都能倍感充實。

旅遊地區的各種設施若能從環保的角度加以考量,將能大幅降低其對環境生態可能產生的衝擊,不少國家已在這方面進行具體的措施。例如旅館請房客節約用水,請住宿超過一天的房客在不需要時不要求更換浴巾和床單,請房客不在房間時要記得關掉電燈、電視機和空調。有些旅館甚至利用日光照明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也有些旅館將廚餘回收製成肥料。另外,水的多次使用亦是環保效率極高的方法,例如洗手後的水可回收用於沖洗馬桶。不含油污的灰水(用於洗濯後的廢水)可用於澆灌花草。上述這些環保措施在技術上都已不成問題。國外已有許多旅館因採取這些措施而節省了一筆可觀的開銷。更大的收穫是旅遊地區因此建立的綠色形象。根據過去在英美等國的調查結果,大多數遊客願意多付一點錢前往綠色形象較佳的遊樂區。我國目前雖然沒有此項調查資料,但相信亦不會落後於英美等國。只要旅遊地區的經營者肯用心於當地環境的保護,以高品質的自然環境與服務為賣點,則大多數遊客必會樂於配合。

政府相關單位在旅遊地區環境生態的保護工作亦有其應該扮演的角色。環保法規的制定、環境稽查以及環境影響的評估等均是政府相關單位的任務。但進一步的各種綠色措施,政府單位則宜只從輔導的角度介入。例如,設置旅遊設施環保績效獎勵辦法,每年加以評鑑,對於績優者授與獎牌以資鼓勵。

綠色的休閒旅遊活動已是一種國際趨勢。適逢國人對休閒活動需求急遽上升的時際,實宜及時思考休閒旅遊地區永續經營的模式與方法,期能達成休閒旅遊業者,休閒旅遊大眾,以及自然環境生態三贏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