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57期
58期
59期
60期
61期
62期
63期
64期
65期
66期
67期
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68期

人因工程危害對中小型工廠的影響

人因工程危害對中小型工廠的影響

 

 

    

呂志維

高雄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副教授

附屬設中和紀念醫院 勞安室主任

 

一、人因工程危害因子的特性與種類

人因工程之定義為設計工具,工作站,工作方法或工作環境來符合人的能力,其要點為:

★以工作來適應人,而非以人來適應工作★

以前稱人因工程為人體工學或人類工學,大陸則譯為功效學。是在現代的工業工程、工業衛生與工業安全訓練中都可能遇到的課目。也是在工業衛生課程中四大危害因子之一(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性危害)。工業安全危險因子中的人為疏失,即為人因工程十分重要的子研究項目。最有名的案例為美國三哩島核子反應爐發生爐心熔化現象,其原因甚多,但儀表板設計不良,而使人員緊急應變失當,即是人因工程中之人機介面不良,也是其中之一。

(一)累積性傷害

一般而言,人因工程的主要危害為引起累積性傷害(Cumulative Trauma Disorder, CTD),它是經由長時間的職業性傷害,影響肌肉骨骼及四周神經系統的病變。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一般多發生在手臂與背部。大多數傷害發生的原因為以下之四大項:

1.姿勢不良,

2.用力過度,超過肌肉負荷,

3.沒有休息,

4.長時重複性的動作

這些動作在開始不會痛,但如不加以改善則易迫使軟組織(如:肌肉,肌腱)發生很輕微的傷害。如時間久了,肌肉與肌腱及韌帶所累積的小傷害就可能引起以下不良後果:

˙: 最初期的徵兆。

˙: 比較嚴重的問題發生了。

˙麻木或失去知覺: 使患者很不方便了,也不放心。

˙肌力減退: 肌肉的最大收縮力減少了。

˙工作能力衰退: 在職業場地無法發揮平時的效率。

˙減少休閒活動: 在初期大多數人為減少酸痛以減少休閒活動為增加休息和康復時間的策略。

˙看輕自己(loss of self-worth): 工作能力衰退以致在職場無法發揮平時的效率和減少休閒活動而影響人際關係等不良後果都可能會降低患者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二)如何防治累積性傷害

一般人遇到以上的問題大都運用以下幾個策略:

1.不管它: 不管它可能會使問題加大,使問題如雪球般,愈來愈大。

2.休息一段時間: 此種休息可分為自願性與強制性。愈早停止會引起疼痛之行為,就越能及時遏止累積性傷害的形成。

3.在問題上加防護措施:快速的修護動作,可能違反人因工程的原則-作業配合人而非人配合作業。加固定板,特殊外套或其他在身體的防護措施都可能對將要執行的動作發生阻力,而影響工作。

4.動手術治療: 動手術可以除去病症,但不能消除病因。通常手術後可能造成病人在行動機能上某種程度的永久衰退。

上述幾種因應的方式都不是永久的方法。最好的方法為問題發生前即加以預防。人因工程危害的風險多和工作場所之設計有關,以下為 "工作特有" (job specific)之因素:工作場所佈置、工具、零件與組件、工作環境。工作場所佈置:一般人所言的工作場所佈置為機械之間的佈置,高低,大小,人員工作時站立之位置等。工具:工具的不良為引起肌肉骨骼傷害的重大因素之一,如何設計符合人因工程理念的工具十分重要。零組件:零件的大小,重量和如何配合主工作台,必須詳加設計,以免發生不合用的現象。工作環境:工作環境則應注意溫度,濕度,壓力等,配合手工具或儀器設備要求,照明的照度也是要點。

(三)人因工程相關職業疾病:

有關因人因工程危害引起的累積性傷害可分為手與腕部,手臂與肩膀,頸部與腿部,和下背部。發生的原因為不良姿勢,用力過度,局部接觸壓力,振動,低溫,高重覆性工作與長時間工作。

在身體不同部位好發的病症依肢體分類如下:

好發病

手與腕部

1.肌腱炎( Tendinitis ); 腱鞘炎;腱鞘囊腫

2.Carpal  Tunnel  Syndrome

3.白指病症或雷那式症( Reynaud’s  disease)

4.板機指

手肘與前臂

 

1.外側部肘腱炎( tennis  elbow )

2.內側部肘腱炎( golfer’s  elbow)

3.橈側道症候群

4.旋前圓肌症候

5.群尺骨道症候群

肩膀

1.迴轉肌袖口腱炎

2.二頭肌腱鞘炎

3.胸腔出口症候群

4.滑液囊炎

頸部

1.僵頸症候群

2.神經壓縮

背部

1.背部肌肉拉傷

2.椎間盤變性

腿部

1.滑液囊腫

2.行軍骨折

3.肌腱炎跗骨道症候群

4.腿部疼痛

其他

1.眼部症狀     照明   

2.疲勞         作息與輪班

3.脫水         熱壓力

4.心理疲勞          工作壓力

5.人為失誤        人機介面

 

二、中小型工廠常見的人因工程危害因子

中小型工廠的人因危害因子如果以肌肉骨骼系統而言和大工廠是相同的。以研究高爾夫球幹桿工廠發現廠內的肌肉骨骼不適之危險因子為例加以說明(2003年,廖漢璋)。廖氏採用複邏輯斯回歸分析發現工作年資與年齡亦為危險因子,男性有肩膀、手肘不適症狀之危險對比值是女性之0.449及0.386倍;年齡每增加一歲,有手肘、膝蓋不適症狀之危險對比值增為1.056及1.068倍;每天工作時彎扭頸部之姿勢每增加1小時,有頸部、肩膀不適症狀之危險對比值增加1.120及1.126倍,証明不良姿勢為危害的因子。但每週每多散步一次,有頸部、肩膀、手或手腕、膝蓋痛之危險對比值分別增加1.313、1.311、1.321及1.361倍,散步對肌肉骨骼不適症狀無舒緩作用,此和一般人以為運動有減低肌肉骨骼傷害的認知相反。工作分析發現其中的裁切動作有手部(抓握、指壓、側偏、屈曲、伸展)、肢展大於45度、手肘全伸展、背部前彎大於20度、頸部後彎大於15度的現象加上握刀具大於10秒,頻率為手部每分鐘重複30次以上、姿勢每分鐘重複2次以上為有人因危害的動作。而貼合碳纖維布條、移碳纖維布條至轉軸處的動作,姿勢為手部(抓握、指壓、側偏、屈曲、伸展)、肢展大於45度、頸部扭轉大於20度、背部前彎大於20度;頻率為使用手部每分鐘重複30次以上、姿勢每分鐘重複2次以上。都是不良的動作。

服務業以張家宏在傳統屠宰業人員的人因危害研究為例,發現肌肉骨骼不適部位多在手部(張家宏;2003)。王氏研究指出,在使用手工具工作時,施力通常集中於工作手臂 (王茂駿、楊肅煌、張志宏、葉文裕、陳志勇,1996),而從手、手腕、前臂、上臂肩至頸部都是累積傷害的好發區,所以傳統屠宰業工作者可能發生的累積性傷害大多也集中在這些部位。屠宰業工作人員的肌肉骨骼不適部位的分佈狀況也有此趨勢。研究結果還顯示屠宰業人員的膝部(33.3%)也有蠻高的不適比例。相關文獻指出,長久的站立與不停的走動是引發下肢疲勞與疼痛的重要原因,而此類型的從業人員普遍有下肢疲勞與疼痛的問題。而屠宰業人員有43.3%每日站著工作8小時以上,所以這可能是造成膝部不適比例如此高的原因。肌肉骨骼不適症狀,以”酸”(53.2%)為最常出現的症狀;頻率以每日發生為最高43.1%;經過現場訪問,受訪者大多回答,只要一工作就會有酸痛的出現,而休息沒做事則較不會有酸痛的感覺,即使酸痛也沒辦法,因為還是得為生活繼續工作下去。這表示此項工作存在人因危害性,只要一工作即有酸痛的現象,而且即使酸痛會影響工作還是得持續工作下去,所以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累積性傷害。

 

三、如何協助中小型工廠做好人因工程危害的防範

針對人員最大人因危害的防治,以圖1至圖4為防治策略圖。圖1為總論,人因危害防治必須要依個人方面、工作方面與環境方面三方面來下手。工作前有前策略,工作中有防治策略,受傷後有處理方法與策略,各項步驟都必須要不斷的加以評估與改良,以使人因危害的盛行率降低。

2為針對個人方面,強調自新進人員篩選與訓練就要注意,如新工具的使用,正當工作方法,搬運方法與姿勢。工作中必須不斷的再教育,一旦發生傷害則整個復健的機制必須要有其功用。

3為針對工作方面,工作前必須評估工作時不良姿勢,改善不良姿勢與建立良好的搬運系統,工作設計必須考慮使用工具,取代人員的肌肉,以減少搬運的機會。工作中更要利用搬運團隊,與使用團隊支持力以減少心理壓力和分攤工作的壓力。一旦發生傷害則必須要從事故的原因加以分析,並力求工作步驟的改良,以使上述工作不再成為傷害的根源。

4為環境方面人因危害尤其是下背痛傷害的防治策略,在環境方面必須要減少跌坐在地板,或上下樓梯搬運的機會。如有可能使用運送帶或工業機械人等減少人員搬運的機會,與強化工作環境安全維護。工作中則必須加強地板清潔,清除地板上的油漬、冰塊或零件,以防止跌下或滑倒的意外發生。並加強地板、工具或物料的維護。工作時必須要有足夠的工作空間,以防相互妨礙。一旦有受傷案例發生則必須對環境中人因危害因子加以考量並予以排除。

 

1  工作人員累積性傷害防治策略圖

 

2  個人方面-工作人員累積性傷害防治策略圖

 

圖 3  工作方面-工作人員累積性傷害防治策略圖

 

圖 4  環境方面-工作人員累積性傷害防治策略圖

 

四、結論

國內外的案例都證實,人因工程應可運用於中小事業單位內。但以中小事業單位內安全衛生之問題而言,我國目前最大的挑戰為跌倒傷害,以及因安全衛生知識的不足或對危害警訊的忽視引起的重大爆炸或人員傷亡的風險。人因工程危害引起的累積性傷害不是立即或致死的職業危害,因此未受重視。但因肌肉骨骼累積性傷害在職業病給付上日漸加多,因而有漸受重視的趨勢。可惜目前國內以積極性工程防治與流程改善因應人因危害問題的機構並不多。因此尚有十分大的改善空間,極需要安全衛生或管理人員的關注和心力的投入。

 

 、參考文獻

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5;”人因工程應用手冊”,IOSH84-T-002。

2.郭育良、蕭淑珠,1997;電子業從業人員之肌肉骨骼問題,1997年工業衛生學術研討會。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4期:1-7。

3.呂志維、廖漢璋,2003;高爾夫球桿製造公司之人因危害分析與改善設計,2003年工業衛生學術研討會,台中。

4.呂志維、張家宏,2003;傳統市場中之屠宰業的人因危害調查,2003年人因工程學術研討會,台中。

5.王茂駿、楊肅煌、張志宏、葉文裕、陳志勇,1996;”手工具使用與累積性工作傷害關聯性之探討-以一電機工廠為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4(3):19-29。

6.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1;”半導體無塵室肌肉骨骼傷害探討站坐兩用椅”,IOSH90-H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