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69期
70期
71期
72期
73期
74期
75期
76期
77期
78期
79期
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75期

太陽光發電簡介及發展趨勢

太陽光發電簡介及發展趨勢

 

 

    

賴彥任

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研究員

 

一、前言

長期以來人類對能源依賴的程度與日遽增,然而1973與1977年遭逢兩次石油危機,飽受能源不足的威脅,使得許多國家紛紛嚐試替代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與研究,利用太陽光發電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開發出來。過去利用太陽光發電,由於價格太高,一直被定位為高成本的發電方式。然而這樣的情形,最近已有了很大的改變,太陽光發電因符合環保的時代潮流而受到重視,在許多國家的推廣之下,使得太陽光發電日益普及。雖然目前太陽光發電成本仍高於其他發電方式,但由於近年來市場規模擴大,且相關技術提升,使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因此太陽光發電的普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由近五年來全世界太陽光發電規模都以30〜 40%成長可得到驗證。

雖然由全世界市場的成長可看到太陽光發電正在蓬勃發展,但由於國內電價較低且電力網非常普及,使太陽光發電的發展較為不利,發展空間不大。由全世界市場快速成長的角度來看,太陽光發電的未來是樂觀的,然而由國內發展環境來看,太陽光發電的未來卻是非常悲觀。這兩個極端的觀點目前同時存在於國內且相互矛盾,若以單一觀點來看太陽光發電的未來並不客觀,到底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觀點來看待太陽光發電這個領域?在國際的舞台上我們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希望藉由以下的內容能提供部份的答案。

 

二、太陽光發電系統介紹

太陽光發電系統主要由兩個重要零組件所構成,分別是太陽電池模組及電力調節器,獨立型的系統則必須外加蓄電池與充電器。太陽電池模組之價格佔系統成本的60〜70%,因此太陽光發電的價格是否有競爭力完全依賴太陽電池模組之降價空間幅度大小。電力調節器的價格雖僅佔系統成本的10〜20%,但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則完全依賴電力調節器。以下分別介紹太陽電池模組及電力調節器。

(一)、太陽電池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所構成,而原子則是由電子、中子及質子組成。當電子吸收足夠的能量時即脫離原子成為游離電子,此時游離電子帶負電,而缺少電子的原子則帶正電,缺少電子的原子稱之為電洞。由於電子與電洞都是成對出現,因此稱之為電子電洞對。在無外力的影響下,電子在電洞附近運動。電子所帶的能量因與外界的碰撞或其它因素使得能量漸漸損耗,最後因正負電荷之間的引力被原來的電洞吸引重新結合。電子電洞對從產生到消失的時間非常短,因此無法加以利用,但若可在電子電洞對產生之後立刻將電子與電洞分離則可產生電位差,累積足夠的電子與電洞後就可提供負載足夠的電力。

太陽光電的基本轉換步驟主要有二:1.產生電子電洞對。2.將電子電洞對分離。欲產生電子電洞對必須提供電子能量,能量的來源則是使用太陽光。而分離電子與電洞的方法則是藉由建立內部電場,透過內部電場對電子與電洞的作用力而將電子與電洞分離。

為實現上述的光電轉換過程而發展出太陽電池。太陽電池雖稱為電池,其特性與一般的電池不同。太陽電池只有發電的功能而沒有蓄電的功能。太陽電池的基本構造如圖1所示。太陽電池內部吸收太陽光後即產生電子電洞對,此時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所建立的內部電場迫使電子與電洞往相反的方向移動。電子聚集在N型半導體而形成負極,電洞聚集在P型半導體而形成正極,將負載分別接上正極與負極即可供應負載電力。

 

圖 1. 太陽電池基本構造

根據太陽電池的特性,可由圖2的等效電路模型推導出相關方程式以進行特性分析,根據方程式可畫出太陽電池的特性曲線。一般在應用上並不需要特別去了解方程式之推導過程,只要記得太陽電池的特性曲線就可掌握太陽電池的特性,因此本文省略方程式的推導,直接說明太陽電池特性曲線。太陽電池特性曲線之示意圖如圖3及圖4所示,由圖3可看出日照強度與太陽電池輸出功率成正比,由圖4則可看出溫度與太陽電池輸出功率成反比。此外,由圖3或圖4都可看出輸出功率隨著輸出電壓而改變,而在某一輸出電壓可得到最大輸出功率。這一點稱為最大功率點,此時的功率稱為最大功率,此時的電壓稱為最大功率點電壓,相對應的電流稱為最大功率點電流。為充分發揮太陽電池的功能,必須讓太陽電池工作在最大功率點。由圖3及圖4可知最大功率點隨著日照強度及溫度而改變。為使太陽電池持續工作在最大功率點,因此發展出一個太陽電池專屬的功能,稱為最大功率追蹤,這個功能可讓太陽電池持續工作在最大功率點,以充分發揮太陽電池的功能。

總之,欲掌握太陽電池的特性,只要記住三個重點:1.輸出功率與日照強度成正比2.輸出功率與溫度成反比3.使太陽電池工作在最大功率點。

 

圖 2. 太陽電池等效電路

 

圖 3. 固定溫度下,當日照強度從 200 變化到 1000W/m2

時,太陽電池對日照變化的特性曲線圖

 

圖 4. 固定日照強度下,當溫度從 0 變化到 100℃ 時,

太陽電池模組對溫度變化的特性曲線圖

太陽電池製作完成後還須經過封裝才能使用,如此可延長使用期限,封裝過後稱為太陽電池模組。目前已有許多太陽電池模組的使用時間超過 20年,這些模板使用的是20年前的技術,因此若以現在的技術進行封裝,則可能達到25年或30年以上,目前已經有許多廠商以25年作為使用期限。太陽電池模組並沒有一定的規格,不同廠商或不同型號都有很大的差異,不論是輸出功率、輸出電壓、輸出電流、或長、寬、面積等都不相同,必須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太陽電池模組。

(二)、電力調節器

雖然可將太陽電池模組的輸出直接連接到負載,但這樣的使用方式會造成許多的不方便。首先負載必須是直流負載,但大部份的電器產品都是交流電,因此不適用。假設能找到直流負載,但由於沒有最大功率追蹤的功能也無法完全發揮太陽電池模組的功能。所以太陽電池模組若不經過任何轉換將很難直接利用。因此必須透過一個轉換介面,將太陽電池模組的輸出電力轉換成適合負載的電力,而且最好能具備最大功率追蹤功能。大部份的電器產品都可使用交流電,因此只要能轉換成交流電就可應用於大部份的場合。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的電路架構,英文稱為inverter,中文翻譯成換流器或變流器。由於inverter應用於許多地方,因此將應用於太陽光電之inverter,稱為PV inverter,中文可翻譯為太陽光電換流器。有些產品以inverter為基礎,又擴充了許多功能,這已經不是單純的inverter,因此稱為power conditioner,中文可翻譯成電力調節器。就英文而言,稱為PV inverter或power conditioner,都不會造成困擾,但就中文翻譯而言,「電力調節器」與「太陽光電換流器」兩者比較之下,以電力調節器較為簡單,因此本文將稱之為電力調節器。

很難單純的定義電力調節器應具備哪些功能。因產品設計者可根據不同需要設計出不同的功能,有些產品設計的很簡單、有些設計的很複雜。因此在選擇電力調節器時,必須根據需求選擇適當的電力調節器。若選錯電力調節器將會產生很大的困擾,例如使發電量降低或經常發生故障,甚至可能導致系統無法運轉。電力調節器可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分類,例如併聯型、獨立型或混合型,主要根據不同應用範圍而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在下一節中將有更完整的說明。

 

三、太陽光發電系統之分類及應用範圍

太陽光發電系統之分類,乃是根據電力調節器的功能加以區分,上一節提到電力調節器可根據不同的功能進行分類,最常見的分類方式是併聯型、獨立型及混合型,以下分別加以說明

(一)、併聯型

併聯型的系統架構如圖5所示,優點是架構簡單、成本較低且幾乎不需要維護,只需要太陽電池模組加上併聯型電力調節器即可。這樣的架構可完全發揮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能力,電力調節器的最大功率追蹤功能,可確保太陽電池模組工作在最大功率點,而產生的電力則全部饋入市電,成為電力系統上的一個小型發電機。系統所發的電力可供應給附近的電器產品使用,如有多餘的電力則逆送回電力系統。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可將多餘的電力回賣給電力公司,這是太陽光發電可在日本與德國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ㄧ。然而併聯型系統以市電負載,並須與市電同時存在,若市電停電則併聯型系統就必須停止發電,違背一般使用者希望市電停電後還可繼續發電的期望,這是併聯型系統最大的缺點。

 

圖 5. 併聯型系統架構

(二)、獨立型

獨立型指的是輸出不與市電併聯而獨立供應負載電源的系統,又可分為單純的獨立型系統與加入市電的獨立型系統。

1.單純的獨立型系統

最基本的獨立型架構如圖6所示,太陽電池經過充電器對蓄電池充電,電力調節器再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提供負載電源。當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量大於負載用電量時,多餘的電力將儲存於蓄電池。反之,當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量小於負載用電量,不足的電力將由蓄電池供應。這樣的系統架構表面上看起來很完美,但實際應用上卻不方便,不但應用上不方便,連設計難度都很高。設計難度高的原因在於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量受日照強度影響,因此無法供應穩定的電力,而負載的使用時間及功率一般也很難預估,必須依照不同的應用場合加以設計。由於很多設計參數都無法準確的計算,只能以概估的方式估計,如此所計算出來的負載、蓄電池及太陽電池模組三者容量將無法搭配的很好。而搭配的不好只會出現兩種情形,一是設計時過度保守而導致裝設過多的太陽電池模組與蓄電池,如此雖可確保有足夠的電力供應負載,但裝設過多的太陽電池模組與蓄電池,將使成本過高且發電量偏低,國內剛開始設置時就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另一種情形則是設計時過於樂觀,而導致裝設的太陽電池模組與蓄電池不足,如此將導致系統經常停擺的窘境。此外由於獨立型系統的蓄電池充、放電次數頻繁,使得蓄電池的壽命降低而需要進行維修。

獨立型系統較併聯型系統複雜、設計難度高,且由於增加蓄電池不但成本增加,更使原本不需維護的優點變為需要經常維護的缺點。蓄電池在使用上有壽命的限制,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之後就必須更換,但並非所有的使用者都具備這樣的知識,且更換蓄電池也須支付不少費用。基於上述的缺點,獨立型系統只適合應用於電力系統無法到達的地區如高山、離島等。

 

圖 6. 獨立型系統架構

2.搭配市電之獨立型系統

國內由於電力網路普及率較高,因此可加入市電以提高獨立型系統的穩定度、延長蓄電池壽命並減少設計難度。系統架構如圖7所示。與單純的獨立型系統不同的地方在於增加了市電,因此這系統架構共有三個電力來源,分別是太陽電池模組、市電及蓄電池。太陽電池模組的電力優先被使用,其次是市電,市電中斷時才用到蓄電池。當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量大於負載用電量時,多餘的電力將儲存於蓄電池。當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量小於負載用電量時,不足的電力將由市電優先供應,只有當市電停電時才由蓄電池供應。由於同時有三個電源供應因此可確保有足夠的電力供應負載,其次減少蓄電池使用的次數可增加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次數,這架構適合應用於有市電且負載固定的場所。

 

圖 7. 搭配市電之獨立型系統

(三)、混合型

混合型系統主要在結合併聯型系統與獨立型系統兩者的功能,不但可將多餘的電力回賣給電力公司,當市電停電後還可繼續供應負載電源。這系統架構與加入市電後的獨立型系統類似,不同之處在於當太陽電池模組發電量大於負載且蓄電池已充滿後,能將多餘的電力回賣給電力公司。系統架構如圖8所示。

 

圖 8. 混合型系統

 

四、設置及運轉太陽光發電系統之對策及注意事項

設置太陽光發電系統時必須考慮幾個因素。首先須考慮裝置地點的面積大小與方位,一般而言,裝設1瓩的容量約需要10平方公尺的面積,而且附近必須沒有遮蔽物擋住陽光。

其次須決定使用哪一種系統架構。若裝設地點沒有市電則唯一選擇為獨立型系統,若裝設地點有市電則建議優先考慮併聯型,因成本較低且不太需要維護。若裝設地點有市電且有緊急用電的需求則建議選擇混合型,但必須每隔3〜6個月測試蓄電池是否故障,以免需要緊急用電時因蓄電池故障而無法運轉。測試方式很簡單,只要將太陽電池模組及市電切離,然後觀察蓄電池是否可正常供應負載電源,測試完成後再將太陽電池模組及市電復原即可。凡是裝設蓄電池的系統都必須有專人進行維護工作。若使用者本身不具備維護技術,最少要能判斷蓄電池是否故障,發現故障時立刻請專業人員進行維修,如此才能確保系統可正常運轉。

第三是決定電力調節器之裝設地點。一般而言,電力調節器容量越大則運轉噪音也越大,有些電力調節器有特別經過噪音處理,運轉時的噪音較低。若裝設電力調節器的地點位於人員經常接觸的地方,則必須選擇低噪音的電力調節器。此外電力調節器容量越大運轉時的溫度也越高,若裝設地點為密閉空間,將使周圍溫度升高,這個現象在夏天更為明顯。一般而言,小容量的電力調節器較不會有噪音與散熱的問題,不過不同廠牌仍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若要將電力調節器裝置於室內,必須考慮噪音及散熱的問題。但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其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專業人員也有可能判斷錯誤,因此建議室內僅能設置於機房、電氣室或是電梯控制室等空間,否則最好設置於室外。由於電力調節器為電器產品,裝設於室外則必須考慮防水的問題,否則可能使電力調節器因進水而導致損壞。也因為國內許多廠商都擔心這個問題,因此大多數的電力調節器目前都設置於室內以避免風險。其實防水的問題很容易解決,因許多電力調節器都具備防水的功能,本來就可設置於室外。只要挑選具備防水功能的電力調節器,安裝時注意電力調節器的安裝地點及線路的配置,就可解決防水的問題。如此不但可解決噪音及散熱的問題,還可節省室內的空間。

 

五、如何協助家庭用電或工業用電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

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最成功的國家為日本與德國。其成功範例可作為國內推廣的參考。雖然這兩個國家的發展背景與政策有些地方並不相同,與國內的現況也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有些措施仍是值得參考的。由於某些環境因素限制,因此可預測未來幾年內太陽光發電系統在國內的發展,仍然無法像德國與日本這樣蓬勃。但這並不代表太陽光發電系統在國內沒有發展空間。以下由不同角度來探討太陽光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未來,最後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

首先由世界趨勢及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太陽光發電系統。太陽電池模組從1990到2003年全世界的成長趨勢如圖9所示,近五年來的成長率約為30〜40%。雖然全世界的景氣由2000年開始衰退至2003年才開始再成長,然而這幾年太陽光發電系統不只維持高成長,太陽電池模組的供應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由此可得到兩個推論,一是發展太陽光發電系統已是全世界的趨勢,二是太陽光發電系統的成長不受全球景氣衰退的影響。這可由世界大廠紛紛擴大產量得到另ㄧ個驗證。世界大廠預計擴充之產量如圖10所示。SHARP目前在太陽電池的產量是世界第一,預計2004年的年產量將由原先的100MW提升到300MW。SHARP公司表示TFT LCD與太陽光發電系統是該公司未來兩大重點發展方向,由此可知,SHARP非常重視太陽光電的市場。當然並非只有SHARP提出擴產計畫,幾乎全世界的廠商都有提出,這也包含國內的茂迪公司。由此將可預測太陽光發電未來在量產之後必然帶動價格下降。

圖10及表1為日本從1993至2010年太陽光發電系統設置成本。1993至2003年為統計資料,2004至2010年為預測資料。由圖10或表一可看出過去10年設置成本已大幅降低,由表1可看出從2000年以來每年的降價幅度約為10%左右,預測未來至2010年之前每年仍會有10%左右的降幅。由此可推論太陽光發電系統的發電成本在未來將更具競爭力。

 

圖 9. 全世界太陽電池模組成長趨勢

 

圖 10. 世界大廠預計擴充之產量

 

表1. 太陽光發電系統設置成本

年份

系統價格

萬日圓/kW

每年降價幅度

(%)

1993

366

 

1994

200

45.36

1995

143

28.50

1996

116

18.88

1997

103

11.21

1998

101

1.94

1999

96

4.95

2000

86.5

9.90

2001

77

10.98

2002

70

9.09

2003

60

14.29

2004

55

8.33

2005

50

9.09

2006

46

8.00

2007

42

8.70

2008

38

9.52

2009

35

7.89

2010

30

14.29

 

圖 11. 太陽光發電系統設置成本

其次由技術的角度分析太陽光發電系統。太陽光發電系統的主要元件為太陽電池模組及電力調節器,太陽電池模組屬於半導體領域,而電力調節器則屬於電子領域。國內在半導體領域及電子領域的成就已受到全世界的肯定,若投入太陽電池模組及電力調節器領域將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國內廠商降低成本的能力,更是太陽光發電系統目前最需要的。目前國內安裝的太陽電池模組及電力調節器大部份都仰賴國外進口,如此也導致系統成本增加。因此當國內有能力自行製造後至少可節省運費、關稅等相關費用,預估價格至少可降低10%。目前太陽電池模組國內已有一些廠商可製造,但規模還不夠大,仍無法與國際大廠競爭。不過只要國內維持一定的市場規模,讓廠商有更好的發展環境,再過一段時間技術提升且規模擴大後,競爭力的提高將指日可待。至於電力調節器部份的進度稍嫌落後,目前仍沒有國產品問世,國內廠商仍處於研發階段,這部份實有待加強。事實上,電力調節器並非僅適用於太陽光發電系統,也可應用於風力發電、燃料電池等其它發電方式,只要根據不同特性稍作修改即可,這意味著電力調節器的成長率有可能是好幾個發電方式的成長率的總合。例如太陽光發電系統與風力發電同樣成長1%,電力調節器的成長可能會接近2%,因此電力調節器未來將有非常大的成長潛力。太陽光發電系統相關技術,在日本及德國等先進國家不但已漸趨成熟且已進入量產階段。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則是降低成本,此時最需要的是國內廠商降低成本的能力,當國內廠商對這個產業產生影響的時候,相信將會使太陽光發電系統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最後以條列的方式分析太陽光發電的發電成本及社會成本:

(一)、環保及開發替代能源:

使用太陽光發電不會產生污染,這是太陽光發電最重要的優點。其次是石油價格的上漲及蘊藏量的減少,使得尋找替代能源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尤其是大陸與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經濟崛起之後,已造成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此外這個論點也可由BP及Shell兩家石油公司相繼投入太陽光電領域得到佐證。

(二)、創造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

評估各種發電方式後,可發現大部份的發電方式國內都無法切入,因國內缺乏燃料及關鍵技術。而太陽光發電的核心為半導體及電子兩大關鍵技術,國內都有相當大的優勢,因此進入這個產業將有助於經濟成長及增加就業機會。茂迪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製造太陽電池的領導廠商,佔全世界產量約 3%。該公司的太陽光電事業部從2000年7月正式營運以來不斷擴充太陽電池產能,至2003年共有兩條生產線,已達25MW規模,2003年太陽光電的營業額將近10億左右,第三條生產線將於2004年第二季投產,產能預估可達37.5MW。

(三)、發電成本:

發電成本偏高乃是太陽光發電系統目前最大的缺點。然而這個缺點並非完全成立,在電力網無法到達的地方,太陽光發電系統仍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電力網的普及率對獨立型系統的發展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可推論電力網的普及率最低的國家,可能是最適合獨立型系統發展的地方。除電力網無法到達的地方之外,太陽光發電在價格逐年降低之後,已逐漸朝向與市電併聯的方向邁進。併聯型系統在近幾年設置數量已超過獨立型系統。太陽光發電系統與市電併聯之後就面臨發電成本的問題,發電成本太高或太低乃是與當地電價比較之後的結果。假設太陽光發電系統的發電成本是10個單位成本,A地區的電價是2個單位成本,B地區的電價是6個單位成本,則顯然 B地區的接受程度較高,而A地區可能完全無法接受。因此當地電價對併聯型系統的發展情形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可推論目前電價最高的國家可能是最適合併聯型系統發展的地方。國內電力網的普及率非常高,因此獨立型系統發展的空間較小,而國內的電價亦遠低於日本及德國,因此也較不適合發展併聯型系統,這兩個因素乃是國內發展太陽光發電最不利的環境因素。

不過國內天災不少,如地震、颱風等。當災害發生時停電的機率很大,此時緊急用電將非常重要。例如提供緊急用電給交通號誌使用以維持交通秩序,提供緊急用電給行動電話基地台使用以維持緊急通訊,甚至可提供避難所基本的電力需求。雖然這並不意味著裝設太陽光發電系統可完全供應緊急用電的需求,但卻可使情況有所改善。日本於神戶大地震之後開始規劃「Life Spot」的計畫,這類似災難發生時的避難所、醫療中心或是救災中心的概念。首先選擇適當的地點如學校或醫院,然後預估這些地方大約可容納多少人,需要多少水電以維持基本需求,在電力的供應方面,太陽光發電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國內可參考這樣的概念,以規劃災難發生時的緊急避難中心。由於災難何時發生無法預測且發生的頻率應該不高,可能是一年一次或是五年一次,甚至十年一次都有可能,雖然緊急用電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但如果使用次數這麼少就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平時可與市電併聯將電力饋入市電,市電中斷時供應負載緊急用電,如此將能提高太陽光發電的附加價值。

最後回到本節主題「如何協助家庭用電或工業用電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可參考日本模式,首先必須由政府補助維持一定市場規模,讓國內廠商得以生存發展並建立相關技術。當國內廠商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定互相競爭而導致價格快速下降,當價格達到普及化程度時,政府就可停止補助以回歸市場機制。日本政府在90年代初期開始補助,廠商建立相關技術並進入量產階段之後,使得價格大幅下降。最近幾年日本政府已開始逐年減少補助,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將停止補助,屆時將是太陽光發電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太陽光發電在日本政府的補助之下,不但使得系統設置量大幅成長,而且還扶植國內相關產業,使得SHARP、KYOCERA、Mitsubishi及Sanyo分居全世界太陽電池製造商的第一、二、六及八名,四家太陽電池製造商的總生產量佔全世界53%。通常當一個國家在某產品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商時,代表這國家有全世界最低的價格及最好的品質,也代表這國家有全世界最適合發展這產品的條件,因此國內若要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也就須要依照這個模式才是長久之計。

綜上所述,導入太陽光發電系統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努力,一是政府的補助及環境面改善,二是扶植國內相關產業。政府的補助目前一直在進行,由於政府財政困難,因此並不期望政府編列非常高的經費補助太陽光發電的設置,但至少要維持國內市場一定程度的成長,使廠商有生存發展的空間。而環境面的改善仍有待努力,雖然國內已通過併聯技術要點及再生能源電能收購要點,然而這兩個要點比較適合大型發電系統,不論是申請門檻或申請流程對於太陽光發電系統都不利。因太陽光發電的特性是小型分散式電源,每個系統都不大但系統數量多。若小系統與大系統要使用同樣的門檻與流程,顯然對小系統不利,未來在小系統的部份應朝向降低申請門檻及簡化申請流程目標努力。至於扶植國內相關產業部份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比較明顯的是目前國內相關廠商的技術水準差距非常大,某些廠商在產品品質、施工品質或是系統設計上有瑕疵,使得某些系統的發電量偏低或常發生故障,因此協助廠商建立相關技術是目前努力的方向。此外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改善目前的產業環境,使國內廠商可晉升為世界大廠而且數量可增加至23家。目前茂迪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廠商,排名全世界太陽電池製造商的第十一名,預期不久之後將可進入前十名,然而其它廠商的規模仍遠小於茂迪,因此設法再扶植12家國內廠商成為世界級的大廠,乃當務之急。

 

.結論

雖然早在石油危機爆發時,就有人預測石油的使用期限有限,必須發展替代能源,然而由於原油價格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可忍受的範園之內,使得全世界並不積極的發展替代能源,此外替代能源價格偏高也是導致其無法普及的主要原因之ㄧ。不過原油價格在2004年5月已突破每桶40美元,達到14年來的高峰。由於石油的供給量成長有限,而中國大陸及其它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導致原油的需求更為殷切,因此全世界已有許多經濟學者預估高油價在未來將成為常態,而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最後將傷害全世界的經濟成長。雖然無法確定原油價格是否會一直維持在高價位,不過只要原油價格一天不下降,發展替代能源的腳步就不能停止。本文極力強調太陽光發電不但環保,同時可創造就業機會,有助於經濟發展,若發展再生能源與拼經濟是政府既定政策,那選擇太陽光發電將可相輔相成。

由於國內電價較低且電力網普及,使現階段太陽光發電在國內的發展空間較小,因此現階段比較適當的發展策略是優先發展太陽光發電產業,而產品則以外銷為主,不過國內市場仍須維持一定成長以作為培養產業的搖籃。太陽光發電的成長已是全世界的趨勢產業,前景非常樂觀。太陽光發電所需具備的半導體及電子相關技術在國內一直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因此太陽光發電可說是國內少數可切入的能源產業之ㄧ。國內能源雖然長期仰賴進口,然而在太陽光發電領域將有機會成為能源輸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