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69期
70期
71期
72期
73期
74期
75期
76期
77期
78期
79期
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74期

淺談綠建築節能

淺談綠建築節能

 

 

    

*陳信男**王素秋

財團法人中技社節能技術發展中心

*組長**助理管理師

 

一、前言

地球所蘊藏的能量與資源都是有限的。在各國不斷競逐經濟發展與成長之後,已逐漸造成生態體系的破壞。未來可預見的是永續發展將取代經濟發展成為新價值。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綠色消費及綠色革命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因此,建築在為城市增色之餘,也朝向自然環境的生態考量發展。利用被動式低耗能的技術,建造出能與環境產生互動關係、有效節能,並能增加用戶舒適度的建築物。

根據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統計指出,台灣的建築產業耗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24.3% (其中建材生產9.4%、營建運輸0.53%、住宅使用10.3%、商業使用4.1%),而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長達四、五十年之久,在建材生產、營建運輸、日常使用維修及拆除等各階段,皆消耗不少的能源。可見建築產業對國家能源、環保及永續發展政策是多麼重大,發展綠建築已成了時代性的必然趨勢。

著眼於綠建築的重要性,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1996年成立,將綠建築納入城鄉永續發展政策之執行重點。嗣後內政部營建署透過營建白皮書宣示全面推動綠建築政策,環保署亦於環境白皮書中納入永續綠建築推動計畫。此外,內政部於建築技術規則增(修)訂節約能源條款,並為配合1998年召開之全國能源會議結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乃訂定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計畫據以執行。近年來政府更編列預算大力推廣,將建築節能技術列為綠建築量化指標之重點指標之一。透過這一連串的行動與措施,已逐漸帶動了台灣的綠建築發展。

 

二、綠建築簡介

綠建築的定義眾說紛云,即使在先進國家中也很難獲一致的定義。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有些歐美國家則稱之為『生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北美國家則稱之為『綠建築(Green Building)』。我國將『綠建築』定義為在建築生產、規劃、施工、使用管理、以及拆除等生命週期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較少能源,產生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也就是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低廢棄物的建築物。簡單來說,綠建築是指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的建築物,符合二十一世紀永續思維,兼顧生態、節能及環保的需求。

綠建築的發展可追溯到1970年代第一次國際石油危機。因石油供應短缺,喚醒了各國對節約能源的重視,也促使建築領域開始藉由建築的物理環境控制專業技術,研發許多建築節約能源技術。其後,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建材回收再利用、基地水土保持與綠化、廢水與雨水回收再利用、以及垃圾處理等綠建築技術的加入,才建構全方位的綠建築評估標準。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台灣亞熱帶氣候條件為基礎,充分考量台灣建築物的耗能、耗水、排水及環保之特性,訂定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該系統包括基地綠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滅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及室內環境指標等九大項。綠建築至少須通過上述九大指標中之四項。其中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兩項為必須通過之指標。由此可見節約能源對綠建築之重要性。

 

三、台灣綠建築節能推廣現況及成效

台灣綠建築之九大評估指標中,能源方面包括有節約能源及新能源利用,規定建築物在興建期間、使用營運期乃至廢置處理期均應採節能手法。目前節約能源為台灣重點能源政策之一,加上綠建築的積極推廣,兩者互相配合,可達到綠建築與節約能源雙贏的效果。

(一)、綠建築節能推動現況

建築的日常耗能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最大比例。例如中央空調建築物在夏季空調用電比約佔四至五成,而照明用電比則高達三至四成。因此空調與照明系統為建築節能的主要目標。台灣綠建築主要的節約能源相關推動措施摘述如下:

1.2004年度舊有建築物節能改善工程補助計畫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配合綠建築推動方案的實施,補助公私有的舊有建築物進行立面外遮陽及屋頂隔熱改善工程,以減少建築物耗能。

2.強化建築外殼耗能指標以及加強建築物節約能源管理:

由內政部建立新建建築物之外殼耗能指標管理基準。

3.落實建築外殼隔熱節能(ENVLOAD)查核:

補助辦理各縣市建築外殼節能查核,以落實法規之要求。主要查核項目包括:建築物外殼耗能量、外殼等價開窗率及平均熱傳透率。

4.提高用電器具效率標準:

經濟部對主要用電器具訂定容許耗能標準並實施檢驗,禁止低效率產品之銷售,並定期檢討提高標準。

5.重點用戶服務推廣:

針對集團便利商店、百貨量販店、醫院及旅館等能源大用戶採取重點節能服務推廣。

6.學校節能措施:

學校用電約占全國總消費電力之1.2%,目前已建立節能示範案例、種子學校及耗電指標,未來將逐年實地輔導。

7.政府機關節能措施:

政府機關約占全國總消費電力之6.1%。依據政府機關辦公室節約能源措施實施節能後,用電成長率已逐步下降。

(二)、綠建築節能之成效

目前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 』已納入建築節能設計法規。在該法令實施二十年後預計至少可降低16%的建築空調尖峰用電量,相當於7%的全國尖峰用電容量,相當於2.5座的大型火力發電廠或全國所有的水力發電廠。就全年的累積效果而言,每年可節約空調用電量約46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0萬公噸,因而減緩地球暖化趨勢,對地球環保產生極大的貢獻。綠建築推動方案之各項節能成效如下:

1.綠建築推動方案之實施,可有效落實建築外殼節約能源設計管制,預估受到管制之新建建築物數量將達每年新增建築物之百分之七十。

2.符合綠建築節約能源指標之建築物,平均節約用電量約為百分之二十,以建築物生命週期四十年計,節約用電累積成果將極顯著。

3.可創造健康室內環境、增加國民壽命及帶動綠建材發展,促使台灣傳統建築產業轉型,提昇競爭力。

4.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以每年減少百分之十估算,約可減量百餘萬公噸廢棄物,降低對環境之污染及衝擊。

除了台灣,世界各國對綠建築的推動亦均不遺餘力。例如美國由環保署推動能源之星計畫,輔導民間企業對舊建築進行能源使用效率的升級與改建,而且各州政府也相繼成立綠建築計畫。其中較著名的為德州奧斯汀市推動的綠色建設方案Green Building Program)。與台灣不同的是,美國的綠建築發展是由民間自發性地研發建築準則。台灣雖有學術界投入研究,但最後的整合與準則制定工作仍由官方主導。另外,美國的綠建築評估標準只有四項,國內的評估標準則結合了多國的發展經驗,高達九項之多,既是最先進的建築環保評估系統,也兼具科學化及量化的特色。

由於建築產業國情之差異,使得國際間對綠建築評估最基本的系統分類有甚大的差距。台灣的綠建築政策雖較國際上先進國家之起步晚,但發展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充分掌握台灣建築物耗能、排廢、環保等特性,並已紮實反映至台灣的永續發展政策上。

 

四、結論

綠建築近來在世界蔚為風潮。其中將節約能源概念延伸後,便出現類似美國能源部最近推動的一個零能源住宅計畫。以新隔熱設計的建築物外殼、高效率空調系統、省電設備及再生能源等作法,使住宅用電量只有一般住宅的8%,號稱可節能92%。台灣地區平均每年每戶的用電量是6,500度,若能仿傚美國的此項計畫,推動台灣版的零能源住宅,則以節能92%的成效來看,家庭收支每年可省下一、兩萬元,核電廠也不再需要蓋了。

台灣由於工業、運輸產品的國際競爭一向非常嚴峻,其產業的耗能效率在過去幾已到達極限,現在要繼續要求工業產品達到極佳的節能效果已非容易之事。然而由於過去的建築物能源效率十分低落,故尚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只要建築外殼節能設計得宜,加上其他相關的措施,即可輕鬆達到可觀的節約能源效果。前述的零能源住宅即為一例。因此,建築節能將是台灣未來節能政策及永續發展上的明日之星,對台灣的節約能源推動工作及綠建築發展可產生莫大助益。

台灣的綠建築政策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積極研究與推動之下已深獲肯定,且成為同氣候帶其它國家學習之典範。未來台灣地區將持續辦理綠建築推動方案,以綠建築為基礎,透過綠建築法制化與建築界共同推動,擴大至綠社區。再進一步藉由持續的教育宣導與全民參與,建構永續生態環境之綠都市,逐步邁向綠色矽島之建設目標。

 

五、參考文獻

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

2.財團法人中技社、經濟日報,綠色世紀論壇,2003。

3.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網站http://ab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