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69期
70期
71期
72期
73期
74期
75期
76期
77期
78期
79期
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69期

為消費品質把關-有機農產品之驗證與標章

為消費品質把關-有機農產品之驗證與標章

 

 

    

鍾仁賜

國立台灣大學

農業化學系  教授

 

一、何謂有機農業

雖然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均著眼於健康的考慮與食品安全,但消費者應了解有機農業是怎麼做的以及相信其如何對待動物,而非僅知其如何影響產品本身。對一些消費者,『有機』表示沒有合成的化學物質,對他們而言,沒有合成的化學物質與『有機』一樣好。但對另一些消費者,『有機』的定義並非如此簡單。而有機農業之最有說服力的論證則為其強調利用此系統生產最後的結果是整體獲益,而非只關心消費者。有機農業有許多定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有機農業定義為遵循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美國農業部則將有機食品定義為農民強調使用再生資源及水土保持,以在為下一代提高環境品質下所生產的食物;有機肉、禽、蛋及奶製品來自沒有使用抗生素或荷爾蒙的動物;有機食品之生產沒有使用大部分慣用之農藥、合成肥料或下水道污泥或經放射線處理。有機農耕系統盡可能依賴輪作、作物殘體、動物廄肥、豆科作物、綠肥、農場外之有機廢棄物以維持土壤生產力與耕性,提供作物養分,及以生物與機械法控制昆蟲、病害與雜草。可知有機農業不但提供所謂之有機食品,其目的是高貴而深遠的。

估計在1997年全球有機食品之零售量約為100億美元,而於2000年則已增為175億美元。雖然有機產品所佔農產品總額的比例仍低,但已在持續增加中。目前我國進行有機栽培的農地面積約1,000公頃﹝表一﹞。

表一、我國有機農作物之栽培面積

年度

水稻

蔬菜

果樹

茶葉

1997

238

43

100

6

1998

302

98

156

22

1999

466

170

157

22

2000

596

154

209

37

2001

493

171

159

56

2002

609

174

188

58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二、有機農業興起之歷史背景

有機農業運動起源於人們對農作技術改變所引致生物物種消失的認知,而農業對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污染則是另一個問題。整體而言,一百年來所謂傳統農業所造成的結果是:土壤構造產生變化、環境受害、食物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食物品質下降、耗能、集約的動物養殖違背人道、且對社會與農民均不符經濟原則、人們為求避免受害必需購買有機食品。因此,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均出現有機農業運動之興起。

 

三、驗證之必要

『有機』所強調的是產品如何得到﹝生產過程﹞,而不是產品如何﹝有什麼樣的品質﹞。在有機農業發展的早期,對『有機』並未有管理,亦無詳細的標準要求農民應該怎麼做,但生產者與消費者都知道其意義。當時的產量甚少,大都在當地消費,主要經由健康食品店或天然食品店行銷。消費者相信商店,而商店則相信生產者。嗣後有機農業逐漸發展,雖然規模仍然不大,但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要求亦隨之增加。

由於消費者無法檢查有機食品的可信度,因此使用簡單明確的規則以針對生產方法與產品標示加以規範的控制體系乃有其必要,因而開始有區域性有機標準與驗證制度之建立。也就是說,消費者需要增加對有機食品的信任度,他們需要得到保證,有機食品上的標示是可信的以及產品是自然的且合乎其需求。目前,標準與驗證已被當作進入市場、系統協調、品質、安全保證甚至產品地位定義之策略工具。例如歐洲議會於200372日通過兩項新的法規,強制所有基因改造食品必須加上標示,俾讓消費者有所選擇,並允許歐盟各國實施適當措施,以禁止將基因改造作物做為育種材料。尤以近年來有機農產品市場邁入國際化,由第三者進行驗證已有其必要。此實為有機農業之創始者始料所未及。驗證是指由一個獨立的第三團體授與書面證明以保證該項生產或加工系統經評定符合相關要求﹝有機標準﹞之程序。將產品貼上有機標章在市場銷售之前,其生產加工者須先由認證機構根據符合有機農業生產基本標準之驗證標準加以驗證,其運作需有一套定期檢查及驗證系統。此項認證將可確保有機產品之信譽並有助於建立消費者之信賴。

國際驗證有助於有機產品之國際流通,但若各國有機標準不同,則將造成輸出的困難。目前全世界計有超過100個以上的有機標準以及兩個國際標準 IFORM CODEX﹞。有機農產品輸入的主要驗證機構則有三個:歐盟、美國及日本。

目前全球約有130個國家從事驗證的有機食品的生產與銷售,其中包括90個開發中的國家。而有機農產品之銷售量能持續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法律對有機產品的規範。

() 我國之有機農產品認證單位

目前我國對有機農產品進行認證之機構有五: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中華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與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每一機構都有自己的有機農業實施基準與標章﹝圖一﹞。其中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已取得政府的認證,可在其認證之農產品標章上標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驗證

 

                 

圖一、我國兩個有農產品之認證標章

() 國家標章

由於標準、技術、定義及標示之多樣,消費者在購買時不易選擇。且時下亦有不同性質的產品出現,例如只用少量農藥、安全用藥﹝吉園圃﹞、無化學藥劑之產品,許多消費者無法分辨其與有機產品之區別。因此,為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與顧及消費者的權益,實有必要建立 『國家標章。『國家標章將能為快速擴充的市場帶來穩定與信用,並可防止詐欺行為和標示錯誤的發生。我國的 『國家標章預期將於短期間內產生。

 

四、我國有機農業實施基準與認證實施之發展過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986年邀請臺灣大學、中興大學等校從事有機農業相關研究的教授與國內其他專家學者進行評估後,認為在臺灣這種地理環境發展 『有機農業』是可行的。四年後,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於1990427日成立,開始推動MOA自然農法。再經五年之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995418日召開有機農產品認證方式的相關行政法規 『有機農產品生產及標示管理要點』草案的研擬討論會,但未獲得定論,其主要問題發生在驗證的權責單位與有機農產品分級的議題上。旋於同年429日在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召開 『有機農產品標誌設計事宜』研商會議。19961223日,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邀請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為協辦單位,正式對外公布實行MOA自然農法執行基準 『台灣版』,開始辦理國內有機農產品的民間驗證工作。嗣後,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1997331日成立;中華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於同年517日成立;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於同年1226日成立。1999315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實施 『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設置要點』等行政法規以作為管理依據。兩年又九個月之後,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於20011213日正式通過取得政府的認證,可在其驗證標章上標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驗證』字樣。2002221日,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召開九十一年度 『有機畜產品生產準則會議』。其後,財團法人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於200316日成立。同915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修正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設置要點同年917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同時通過取得政府的認證。在此期間,產、官、學各界曾聯合舉辦多次有機農業相關之研討會,以期協助有機農業順利在台灣推行。

 

五、生產規範﹝有機標準﹞

有機生產及加工係以多項重要原則及理念為基礎。目前除有機農產品與畜產品之生產規範外,正在擬定加工品之規範。就有機農產品與畜產品之生產而言,所有經過驗證之有機農、畜產品之生產與運銷等過程均應符合規範。在農產品生產方面,舉凡生產環境條件、轉型期、作物、品種及種子、種苗、雜草控制土壤肥培管理、病蟲害管理、收穫、調製、儲藏、加工、包裝及行銷均有規範。而有機畜禽產品則規範畜禽之來源、產製過程、轉型期、運輸、屠宰、畜產品之收集、加工、包裝及行銷、適用之技術及資材。各驗證機構均須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規範為基礎,訂定自己之有機標準。基本上,其規範所要求之標準不應低於農業委員會之標準。凡符合其規範之產品,銷售時可於其包裝袋上加貼驗證機構核發之標章。而取得政府認證之認證機構所認證之農產品,則尚可於其包裝袋上加印行政院農委會輔導之字樣。

但目前我國有關有機農、畜產品之規範係以行政命令之方式發布,因此對違反規定者,除公告週知之外,尚無法可管。

 

六、如何取得有機農業之資訊與購買有機農產品

() 資訊之獲得:可經由下列網站取得有機農業之相關資訊。

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 (http://www.coa.gov.tw)

2.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http://www.ae-organic.ilantech.edu.tw)。由此可與國內外之有機農業相關網站連結。

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網站 (http://www.tari.gov.tw)

4.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網站 (http://www.moa.org.tw)

5.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網站

(http://www.ae-organic.ilantech.edu.tw/toaf/index.htm)

6.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網站 (http://www.topa.org.tw)

7.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經營協會網站 (http://www.coas.org.tw)

8.財團法人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網站

(http://www.ae-organic.ilantech.edu.tw/toaf/default.htm)

() 購買有機農產品

1.超級市場:由五個有機農業團體輔導認證之農產品,且貼有標章者。但其中僅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三認證機構通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認證

2.由五個有機農業團體網站所提供之生產有機農產之農民。

3.實際參觀有機農場,了解其生產情形,亦可採用宅配方式購買。

 

七、結語

有機農業不僅是一種提供安全食品的農作方式,它更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人類在利用自然資源之過程中,強調物質循環、資源永續利用、注重環境生態保育的生活方式,而非掘澤而漁、唯我獨尊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人類才能在這個地球上生生不息、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