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81期
82期
83期
84期
85期
86期
87期
88期
89期
90期
91期
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86期

台灣亟需一個能夠落實的能源政策

台灣亟需一個能夠落實的能源政策

    

王秋森

二十一世紀將是以能源政策的正確與否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興衰的世紀。屬於能源極度貧乏的台灣,目前仰賴進口的能源比率業已逼近98%。因此今後國際能源市場的變動勢必給台灣經濟帶來日甚一日的衝擊。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台灣亟需一個能夠落實的能源政策。

盱衡眼前全球能源供需的驅勢,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的日漸枯竭,加上中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經濟的急速發展,已有引致能源危機的徵兆。有鑑於此,日本、中國與印度等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近年來莫不積極致力於開拓能源供應源的策略性全球佈局。

高居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其所使用的能源有 96 %依賴進口。因此,多年來它一方面向國外拓展長期的能源供應源,另一方面在國內積極落實提升用能效率與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其能源政策之多面性與積極性,可由下列兩例窺見一斑。今夏所有辦公大樓冷氣設備均必須將溫度設定在攝氏28度,為因應較高的室溫,各機關及企業乃進而規定長期以來日本薪水階級的男生制服(深色西裝與領帶)今後每到夏季即可不必穿打,小泉首相與企業龍頭豐田汽車的總裁並於今年夏季一到即率先改穿短袖襯衫。在降低家電的耗能方面,日本政府制訂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削減目標:電視機17%,個人電腦30%,冷氣機36%,電冰箱72%。更可貴的是,日本國民對能源有一個共識:我們要如何做得更多更好?

其它若干富裕但缺乏能源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德國、新加坡與香港,亦已紛紛採取類似的節能策略。它們正在推動的措施計有:改善房屋的絕緣設計以削減冬天所需暖氣的耗能,在玻璃窗塗上一層能降低熱傳的薄膜以節省冷氣用能,引進電腦控制以減少電梯不需要的停靠次數,利用市區停車限制來鼓勵上班族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引進低污染省能源的油電混合車(將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混合使用可大幅降低耗油量)。

反觀台灣,平均每人每年用電量及平均每人每年能源消費量兩項指標於19932003十年間均持續增高:第一項指標從5086增至8712度,而第二項指標則從2953增至4598公升油當量。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期間的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並未以同樣的幅度增長;1993年是10,757美元,而十年後僅增至12,725美元。更令人憂心的是,同一期間的進口能源比率竟不減反增,從95.94增至97.87%。這些數據顯示,十多年來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制訂與推行上顯得非常消極。

能源政策在一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方面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化石燃料的使用必會導致二氧化碳以及其它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以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主旨的京都議定書內容於1997年公布後,政府相關部門於隔年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針對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遺憾的是,其所獲結論均極空泛。因此全國能源會議後,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年年上升,從1997年的184.5百萬公噸,增至2004年的264.1百萬公噸。

由於國內資源耗用型產業生產價值佔製造業生產價值比率、以及都會區小客車持有率等指標歷年來均呈現大幅度惡化的趨勢,以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亦隨之逐年飆升。令人不解的是,政府最近竟完全漠視因應京都議定書的急迫性,決定推動能源密集度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屬超高的大型煉鋼廠以及輕油裂解廠建設計畫。這種漠視京都議定書的能源政策,未來極可能招致嚴厲的貿易報復,甚至進而衝擊台灣產業永續發展的願景。

節約用能以及提升用能效率是可行性極高的省能措施。這些措施需要的是執行力。政府若能儘速制訂具體明確、能夠落實的能源政策,同時提升行言比(do to talk ratio,即行動與空談之比),不再光說不練,則降低進口能源比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將可指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