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81期
82期
83期
84期
85期
86期
87期
88期
89期
90期
91期
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89期

卡崔娜浩劫的啟示

卡崔娜浩劫的啟示

    

王秋森

今年八月底,美國南部墨西哥海灣的沿海一帶慘遭颶風卡崔娜 (Katrina) 的肆虐。受創最劇的是路易斯安那州的觀光勝地紐奧良市 (New Orleans)。八月二十九日下午,該市多處維護欠當的防洪堤在巨浪的猛烈衝擊下先後崩潰。數小時內即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市區被淹沒,水位在其後兩天中持續上升。被迫疏散的人數幾近五十萬,財產損失極可能超越千億美元。由於整個市區的房屋尚有百分之六十浸於水中,死亡人數迄九月十一日仍無法做詳盡調查,一般估計可能高達數千人。目前亟待處理的兩件事是:儘速將富含大腸桿菌等病菌的污水抽出市區以及安置已疏散至各州的數十萬災民。號稱世界霸主的美國,竟會在其國境內發生如此令人震撼的災變,且在緊急應變的措施上錯誤百出。世人在表達同情之餘,更應對此自然災害帶來的警訊加以反思。

在人類史上,地震、海嘯、颱風、颶風、水災、火災、以及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一再發生。然而許多城鎮卻仍建構於自然災害風險極高的地區。此次幾遭全毀的紐奧良市即是一個低於海平面的城市。而它又座落於滂榭崔茵湖 (Lake Pontchartrain)、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以及墨西哥海灣三大水域之濱,並處於颶風帶上,其潛在水災風險之高應極明顯。因此,卡崔娜浩劫的肇因可說是人為因素大於自然環境因素。除紐奧良市本身未妥善維護其堤防外,美國聯邦政府為發展河道航運,於二十世紀中葉大力整治密西西比河所鑄成的錯誤亦是主因之一。整治河道的過程毀滅了紐奧良市周邊約一百萬英畝的海岸濕地,而這些濕地正是防禦洪水的天然緩衝地帶!

若已將城鎮建構於水域邊緣的低窪地帶而又不擬遷建,則堅固的防洪堤是維護居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堤防必須經常檢查、維護與修補,才能確保其防洪的功能。荷蘭的經驗與作法極值得參考。1953年冬的一個寒夜,一次強烈的暴風雨衝破了荷蘭沿海多處的老舊防洪堤,導致約有二千人喪失生命、七萬人被迫疏散、四千棟房屋全毀的浩劫。災難過後,荷蘭人痛定思痛,決心不讓此類災變再度發生。因荷蘭有一半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若再發生潰堤,受淹水威脅的人數可能高達一千萬。因此,二十五年來荷蘭政府斥資八十多億美元,建構了一個舉世欽羡的現代化海岸防洪系統。其堤防高約四十英尺,號稱可防禦一萬年才發生一次的超級暴風雨。防洪系統的維護費一年即達五億美元,主要用於堤防的檢查、維護與修補。維護費雖然不低,荷蘭人民卻認為它是值得支付的保險費。

一次又一次自然災害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市鎮或社區的整體設計必須置入風險觀念。最佳的環境設計原則是:了解自然,順應自然,然後進一步運用人類的智慧與經驗給予適度的補強。任何違反自然法則的環境設計必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撲。

美國是一個由移民建立的國家。長久以來它享有種族大熔爐的美譽,其實不然。卡崔娜浩劫再一次揭露了美國並不是一個種族大熔爐,亦不是一個均富的國度。紐奧良市的居民約有三分之一為貧戶,而絕大多數的貧戶屬於非裔族群。他們住的是地勢最低的地區,因此淹水最深。又因沒有車子,遇到緊急狀況時無法迅速逃避。經濟上長期居於劣勢的窮人,平時即已難求一飽。因此在警力不足時,掠奪行為極易出現。此次暴風雨尚未停息,市區內的不少商店即被破門而入。甚至在充當災民臨時收容所的超級巨蛋(足球場)與會議中心亦發生多起暴力事件。美國社會結構的脆弱在電視新聞播放的畫面中暴露得纖悉無遺。

卡崔娜其實並不是一個超級颶風,它在登陸前已降為第四級。之所以會釀成巨災,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與聯邦政府在災害應變的計劃與執行上均有嚴重缺失。紐奧良市雖擬有一套災害應變計劃,但卡崔娜證明它只是紙上談兵。卡崔娜亦暴露了美國布希總統缺乏緊急災變處理能力的重大弱點。布希是一個極不重視環境保護與災害應變的政治人物。他以政治酬庸的考量在聯邦緊急事件管理局任命了一個既無經驗又缺乏能力的局長。迄淹水後的第三個晚上,聯邦緊急事件管理局答應派遣的五百輛疏散巴士竟僅有一小部分開抵紐奧良市。有些輿論甚至質疑,肩負國內天然災變救援責任的國家警衛隊因有一部分被派赴伊拉克參與戰爭,以致無力迅速馳赴國內災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時代以來,美國政府為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與許多國家訂定協防條約,承諾一旦締約國受到攻擊,必於最短時間內派兵馳援。證諸此次聯邦政府對國內災難的應變速度,其對締約國的承諾恐須大打折扣。

卡崔娜浩劫帶來的多項啟示,每一項都值得世人多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