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93期
94期
95期
96期
97期
98期
99期
100期
101期
102期
103期
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96期

生態負債

生態負債

 

蕭如珀

書        名:Ecological Debt―The Health of the Planet & the Wealth of Nations

作         者:Andrew Simms

出  版  者:Pluto Press

出版時間:2005

當人們所使用的自然資源超出公平的分配量時,就會背負生態債務;當人們的生活方式無法使生態系統自然復甦時,亦會背負生態債務。請問您的生活方式是否能讓生態永續發展,或者增加生態負債?

全球暖化也許是生態負債最明顯的例子。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國家毫無節制地燃燒化石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急遽地增加,造成近年來全球的氣溫明顯地上升,使得沿海與低窪地區面臨生存的危機。生態負債不若國家財政上的債務可經由銀行的運作來償還,它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幾乎都由全民買單;更糟的是,生態債務最多的國家往往並非受影響最大的地區。為了釐清責任歸屬,公平地對待地球上的所有國家,作者安德魯•西門士(Andrew Simms)於本書中闡述生態負債的前因後果,並提出解決的方案。

安德魯•西門士是一個曾獲獎的英國獨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的政策執行長。他經常在傳播媒體上做評論,也是特赦2000Jubilee 2000)免除債務運動的原始發起人之一,目前同時擔任英國綠色和平組織的董事。他對環境與開發中國家的問題非常關心,舉凡第三國的外債、貿易全球化、大企業壟斷、以至生物科技與環境方面的著作甚多,發人深省。

《金星漫遊》

金星距離地球39百萬公里,是地球最近的鄰居。它的大小和重量與地球相當,堪稱是地球的「姊妹行星」。金星每584天接近地球一次,但由於它距離太陽很近,黑暗面向著地球,所以我們看不見它。

1960年代人類開始太空的探測,也揭開了金星的神秘面紗。原來它的外圍有著厚重的雲層,從前人們猜測雲層下面應有濃密的森林,說不定也像地球一樣有著各種生物。結果是猜錯了,這顆亮度僅次於月球的星體卻是靜悄悄的。1962年,美國的水手2號與前蘇聯的金星7號探訪金星的表面,發現在厚重的硫酸雲層下,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00℃,是家用烤箱溫度的2倍!研究顯示,金星曾經歷過極度的溫室效應,致使其表面酷熱乾燥,無任何生物生存。

金星距離太陽較近,大氣的濃度較高。不同於地球的大氣中78%為非溫室氣體的氮,它的大氣層含96%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可使星球溫暖,適合生物的生存。但是當它的效應太強,如金星一般,脆弱的生物即難逃一死。目前地球上的碳大多保存於化石能源中,相當穩定。但若人們反其道而行,持續地大量燃燒化石能源,使其中的碳釋放至大氣中,其後果真不堪想像。

《化學家的警告》

瑞典化學家史凡特•阿瑞尼士(Svante Arrhenius)是第一個認為化石能源的大規模燃燒和氣溫變化有關的研究者,也是第一位預測全球暖化的科學家。1895年,阿瑞尼士於斯德哥爾摩的物理學會上發表論文,說明空氣中的碳酸(我們今日稱為二氧化碳)對地面氣溫的影響。

阿瑞尼士在寫博士論文時,即已了解水氣和二氧化碳均能使地球免於結凍,有助於地球上生命的活動;他更知道當時人們的經濟活動所排放至大氣的二氧化碳已足夠對地表的溫度造成明顯的影響。經過正確地判斷與仔細地計算後,阿瑞尼士發現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2.5倍時,地表的溫度會上升3.4℃。這和1990年代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科學家們所估算溫度會上升1.5-4.5℃相差不多。

令人擔憂的是,根據地質物理學家金恩•胡伯特(King Hubbert)的理論,油產值在達到最高峰(稱之為胡伯特高峰)之後會走下坡;在供需失衡的情形下,油價自然會攀高。國際能源總署預測,在最好的情形下,油價將於2030年上升2/3以上。油價的上升將促使人們使用更便宜的能源—煤。以生產等量的「能」做比較,燃燒煤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要比燃燒石油多出1/3,全球暖化的速度會因此加快。氣溫快速的上升會加速冰山的融化,使得反射回大氣的陽光減少,進一步提高全球的氣溫,這會使得冰山更急遽地融化,讓低窪地區為水所淹沒。

《生態負債》

人類的有形資產可用價值來計算,在會計的平衡表上可以很清楚地列上資產與負債的總額。然而無形的資產就沒那麼容易了。「生態負債」的觀念是慢慢形成的。富國大量使用自然資源以創造有形的財富,其對環境的破壞卻由全球人民來負擔,而且窮國往往受害最深,造成極不公平的現象,因此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自然資源公平分享的理念。若一個人所使用的自然資源超出公平的分配量,或其生活型態無法使生態系統自然復甦的話,他即背負有生態的債務。

就以日趨嚴重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說,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科學家於1995年所做的估算,若要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維持在安全的範圍內,則全球每人每年可排放的溫室氣體量為0.43噸。1995 年美國每人平均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5.3 噸,這表示美國每人在1995年的「碳」負債為4.87噸。英國政府估計碳的排放對氣候所造成的危害成本〈不含經濟的價值〉為每噸美金56-223元。以此計算,則美國每人每年要為他們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償付美金273-1,086元,全國一年排放碳的總負債為美金730-2,900億元。

全球暖化的經濟成本正在逐年急遽地上升。1990年代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洪水危害和1960年代相比增為4倍,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加8倍之多。若此情形持續下去,至2065年時,人類將面臨更險峻的環境,屆時因全球暖化所引發的災難成本將超過全球的生產總額。

也許在經濟發展上,開發中的國家向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借貸,負有不少債務。但富有的先進國家利用大量的自然資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於大氣中,其所造成的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危害與經濟的損失也不少。未來若能在資源公平分享的原則下來計算各國的資產與負債,則目前窮國的經濟負債與富國的生態負債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

《機動車輛的世界》

地球真的是一個機動車輛的世界!1995年,全球的轎車、卡車與巴士的總量約為7千萬輛,20世紀末激增至六、七億輛,預估於2025年會超過10億輛。機動車輛的分佈極不平均,1990年代,每 1,000個美國人平均有750輛汽車,中國只有8輛。機動車輛的產業耗費大量的化石能源,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機動車輛有其實用性,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深獲人們的喜愛。在車商大力的鼓吹下,只要能力許可的人都會以車代步。影響所及,道路需拓寬,還需興建大量的停車場。人們生活在車陣中,忍受著空氣與噪音的污染。機動車輛是傳染性極強的產品。它帶給人們便利,也滿足人們炫耀的心理;於是大型、耗油、炫麗的車型充斥在市場上,每天燃燒著巨量的石油,造成生態負債的上升。

此外,飛機的耗油量更大。從英國搭機到美國一趟所使用的燃料,加上其提煉過程所需的能,就要用掉一個人好幾年所能使用的安全溫室氣體的量,令人不得不謹慎面對。機動車輛的危害是多面性的,全球每年因機動車輛的意外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人員傷亡不容忽視。自從有紀錄以來,已有3千萬人因此喪命。國際紅十字會預估,至2020年時,交通事故將是致命的第三大原因。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0萬人死於車禍,相當於罹患瘧疾的死亡人數。有鑑於此,是否賣車時應仿照賣香菸的警語,在車上註明「開車會嚴重地損害您的健康」,或是「開車會殺人」?

《緊縮與整合模式》

歐布雷•梅爾(Aubrey Meyer)是英國的小提琴家,也是作曲家。他不僅深愛音樂,亦極關心環境生態,和本書作者同屬英國綠黨的成員。1980年代末期與1990年代初期,歐布雷和綠黨成員針對能源污染、自然資源耗損與氣候變化等問題共商解決之道,得到一可行的方案。歐布雷認為,若人們要挽救地球氣候的話,則一定要公平地使用地球的維生機制。不同於以往全球經濟所採用的「擴充與分散模式」,應在考慮全球暖化與公平的原則之下施行「緊縮與整合模式」。

何謂「緊縮與整合模式」?當人們出外旅行前,一定要先選擇旅行的目的地與旅行的方式,才能有計畫地到達目的地,全球氣候變化的談判亦是如此。人們要根據嚴密的科學資料,訂定溫室氣體排放可容許的量與欲達成目標的方法與時間。這是控制氣候變化的第一步,也是「緊縮與整合模式」的第一步;其次,必需整合每年每個國家所能排放的量。

因為每個國家的生活條件不同,因此每個人所使用的化石能源量也不相同。雖然如此,我們仍可根據科學的資料,制定一方案,讓每個人得以公平地分享溫室氣體安全可排放的量。在人們找到乾淨的再生能源之前,可透過國際的協商機制讓每個人享有公平的機會來發展國家的經濟。排放許可越早實行越好,否則隨著人口的逐年上升,每人可分得的排放量就越來越少。

那麼,排放權應如何訂定與執行呢?是否要以目前通用的強勢貨幣,如「美元」為執行的單位呢?雖然「美元」全球通行,有其方便性,但是以「美元」來執行的話,會對主導強勢貨幣的國家有利,而出現不公平的現象。況且美國極可能會為了進一步鞏固其主要貨幣的地位,而印製更多的鈔票來滿足國際的需要,以致造成全球經濟的失衡。為了公平起見,英國經濟學家李查•鄧思維特(Richard Donthwaite)建議排放權可以「ebcu」(能源貨幣單位,energy-backed currency unit)來買賣。

ebcu」以每人的排放量為標準,排放權可用ebcu來給付。因此,當「使用過」後,就扣掉其ebcu數,取消其排放權,如此將可嚴控排放的總量。緊縮與整合模式經由精密估算溫室氣體的量,再計算全球每人的排放量,考慮到各國的差異性,採取排放權可交易的方式。如此的執行方式以環境的安全為考量,既可兼顧地球的永續發展,且對全球大多數國家的人民給予真正的公平分配,在政治上的可行性很高。

《結論》

在西太平洋中,澳洲東北方的吐瓦魯(Tuvalu)和諾魯(Nauru)兩個島國,人口各只有1萬。近年來受到氣候暖化、水位上升的影響,整個國家有沒入水中之虞。根據統計的資料顯示,太平洋近年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為每年1 mm。此項數據引起當地政府的恐慌,不知道該修建更堅固的堤防與房屋來抵擋海水的入侵,還是該移居國外?

整個國家的移出以前未曾有過,它牽涉的層面既廣且複雜。到底是要分散移居於不同國家的不同地方呢?還是要集中移居於某一個國家?還能保有原有的國號與主權嗎?還是要強迫併入移居國呢?文化該如何保持、傳承呢?到底有哪一個國家有義務接受龐大的「環境難民」呢?這些問題不僅棘手,而且迫切。若不積極面對、規劃,其所產生的後遺症一定難以應付。

尚未受氣候暖化影響的富有大國無法體認此種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深受其害的低窪國家唯有尋找自救之道,才能喚起全世界的矚目。2001年夏,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第十屆地球高峰會中,吐瓦魯當時的首相寇祿阿•塔拉克(Koloa Talake)宣布,打算對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提出告訴,控告它造成全球的暖化,此舉震驚國際社會。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諾門•麥爾斯(Norman Myers)教授的研究,若目前溫室氣體的排放速率持續下去的話,在2050年時,很可能會有15千萬的環境難民。這將對國際難民法庭造成極大的挑戰。現在是否該是國際社會應積極正視此一環境浩劫的時候了?是否生態負債該有合理的計算方式與償債的方法呢?

使用能源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的福祉,但福祉的多寡並不是與能源的使用量成正比。研究指出,人類在得到溫飽,居有定所之後,更進一步的幸福需靠精神層面的健康、親情、友情、以及工作機會與人際關係等的滿足才能達成。雖然人類的太空探測持續在進行,試圖發現其他星球中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是否適合人類的居住。但作者認為,太空中的星球就留給太空的生物吧!我們應該要珍惜美麗的地球,不要任意地破壞它,因為它是人類與千萬生物溫暖的家。為了這個家的永續發展,人類應尋求合理的生活方式,重視精神生活,追求少消費、高滿足的境界。讀了此書將讓讀者上了寶貴的一課,也將讓讀者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次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