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93期
94期
95期
96期
97期
98期
99期
100期
101期
102期
103期
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02期

淺談綜合作業管理系統

淺談綜合作業管理系統

   

張幸吉

 

一、前言

任何有遠見的產業經營者,莫不希望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永續發展,對員工和社會善盡職責,藉以提升公司形象。適當的產業管理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將簡單介紹一套近年來頗受西方產業界廣泛採用的策略,即『綜合作業管理系統』,以供讀者參考。   

無可否認的,每一家公司創立時,均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傳統的觀念認為,凡是對生產無直接關係的項目,如環境污染控制設備以及工業安全衛生相關事務,都是次要項目,應付應付即可。可是隨著時代的潮流,員工對工作場所安全和衛生條件的要求,以及一般民眾對生活品質及環境保護的訴求,日漸提升。為符合這些內在和外在因素的需求,西方國家產業界,近年來對產業作業管理的理念,也有相當大的改變。   

傳統的產業經營理念偏重生產,而有關環保工安衛事務,通常均以個案處理,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事再說。這種策略,雖有時可以解決問題,但通常是費錢費力費時,而有些情況根本不可能。譬如在蓋廠房時忽略了工作場所和環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等到廠房蓋好開工後,才發現工作場所環境不良(如噪音太高,通風不良等),可能導致職業病,或因環境污染嚴重(如廢水廢氣過量排放等)而造成公害糾紛時才要改善可能就很麻煩了。這並不是說絕不可能改善,而是成本太高。有見於這些弊端,美國產業界,特別是跨國石化業,近年來基於防患勝於未然的理念,大力推行『綜合作業管理系統』。推行數年來,已證實其不但有益生產運作,且對環保及工安事故的防止頗有績效。難怪英美勞工環保相關機構及國際標準局, 最近先後頒訂了綜合作業管理系統一般綱要,並鼓勵產業界及早推行,以確保勞工安全健康,以及維護一般環境。

二、綜合作業管理系統的定義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為基於預防勝於治療 ,對工業安全、工業衛生和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基本理念,擬訂而成的一套廣泛而有系統的產業管理方案。該系統含蓋十一個項目,每一項目均訂有執行目標、執行程序、稽核標準等綱領。因具有相當程度的彈性和執行空間,該系統應可適用於各類不同大中小產業(包括營造業)。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各公司或單位應依各自產業性質,每年編訂預算,擬訂工作目標(如降低職業傷害率、廢氣廢水排放量等), 預期效果(如職業傷害率、廢氣廢水排放量每年降低多少 % 等),詳細列出執行步驟及各階層員工應負責任,以最經濟有效方法積極推動。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的精神特別強調公司內每位員工對生產和環保工安衛的職責。上自公司總裁、董事會,下至基層的藍領生產線操作人員,均有特定的職責。此一系統推行成敗關鍵,除領導高層的決策外,端視每位成員能否腳踏實地,確盡職責。尤其在工安事故和職業病預防方面,不管生產硬体設備如何完善,若員工不改變錯誤的工作習慣和行為,則生產停頓、工廠爆炸、工傷病殤等意外事故恐難避免。

三、綜合作業管理系統含蓋項目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含蓋項目內容相當廣泛,本文無法詳述。茲將各項內容概述如下:

(一) 確立公司政策與承諾

公司總裁於了解推行此系統的益處並決定推動後,應正式下文,告知全体上下員工推行此系統政策和決心,並列出下列各項每年執行步驟和目標: 

· 工傷工安環保意外事故職業病發生降低率。   

· 廢棄物(氣体、液体和固体)排放量。

· 工安衛環保調查和稽核數目。

· 各級主管應積極參與各項工傷工安衛環保意外事故預防活動。    

· 工安衛環保違規案件上限。

· 依照已訂標準,定期檢視系統執行進度。

· 執行效果若未達預定目標,應如何改善。

(二) 風險評估和管理

每一產業的生產過程中均隱藏著某種程度的危險性。 因此公司應建立一套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對每一生產過程進行風險評估。

所謂風險,應包括非規劃性的生產中斷、生產設備和其他財物的損毀、員工和居民的傷亡、以及環境污染和破壞。風險程度的大小,則要看發生機率的高低和發生後果的嚴重度。因此公司應針對各重要生產設備和操作過程進行風險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擬定風險控制先後次序,俾以有限的資源作重點管理。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應考慮下列風險評估相關事項:

· 每年預定評估部門及數量。

· 風險評估人員的訓練。

· 對高風險操作的風險減低方法。

· 每一風險評估人員均應使用統一的風險評估方法。

· 評估單位(內部自我評估或外部顧問公司評估均可)。

(三) 生產設備設計與建造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最適用於工安衛環保意外事故的預防。公司在建廠或擴廠時,除訂定與生產有關之工程設計規範外,應同時通盤考量有關環保和作業場所防護設施要項,並應將環保和工安衛專業人員納入工程團隊,以協助擬訂有關規範。一座工廠之新建或擴建,應在下列不同階段審核有關環保工安衛設施:

1.擬訂設計規範時,依據最新科技資訊、政府相關法規、以及公司政策提出環保工安衛相關設施規範。   

2. 百分之五十設計完成時,確認各項設計均按原來規範進行。 

3. 全部設計完成時,再次確認所有設計均已按原來規範執行完畢。 

4.百分之五十施工完成時,確認各項施工均按原來設計進行。

5. 全部施工完成驗收時,確認所有施工均按原來設計執行完畢。

經上述五階段審核之後,工廠試俥按理應一切順利,百無一失。 但事實上, 有時並不盡然。為驗證設計施工是否完善,試俥時需同時進行選擇性的環境和工作場所適當的採樣檢查,若發現有不符合原來設計規範時,應要求原來設計施工廠商及時改善。

(四) 資料準備與保存

產業管理資料,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

· 生產相關資料:包括產業設備操作步驟,維修程序,緊急應變處理要點,產業的原料、產品、或製造過程中的附產品的毒性和安全等參考資料,均應統籌存放於固定地點或電腦,以便員工隨時參考。

· 人事相關資料:包括員工僱用、考核、訓練、職傷和体檢記錄,均應適當保存,並應告知員工索取自己体檢報告的手續。 

· 工安衛相關資料:包括政府相關機構檢查記錄,勞資糾紛記錄,工安衛環保意外事故調查報告,工業衛生調查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緊急應變處理程序等,均應適當保存,以供日後可能發生之各項勞資或公害糾紛處理時參考。

資料之準備與保存,應以資料正確、內容簡單明暸、機密分類適當為原則。

(五) 人事管理與訓練

員工僱用、訓練、考核、安全及醫療健康管理應參照下列原則: 

· 僱用:適才適用,依據工作情況,僱用學識及經驗適當之員工。 

· 訓練:包括僱用後就任前的專業訓練及就任後的定期專業在職訓練。訓練項目,除生產有關要點外,更需強調工作環境的潛在危害因素以及個人防護用具的使用和維護方法。 

· 考核:定期(通常一年)考核員工之工作表現,獎勵表現優良者,而對表現欠佳者給與改進機會。考核時應依客觀事實而不宜過度主觀判斷。 

· 安全:包括生產設備安全操作訓練,認識工作環境的潛在危害因素,個人防護具的適當使用和維護方法,工傷和意外事故的通報程序,緊急應變處理簡要方式,緊急疏散路線,以及滅火器使用方法等。 

· 醫療健康:教導員工了解工業衛生調查的意義和目的,避免或減低工作場所危害因素暴露之方法,辦理就業前及就業後的特定身體檢查,識別各種安全警告及標語,了解化學物品毒性資料等。

(六) 生產設備操作及維修

生產設施之操作及維修需由合格員工依照已被認可之步驟及方法執行。對每一生產過程應編訂一套可行之操作及維修規章。這些規章除針對生產有關事項外,亦需包括減低或預防對環境和工安衛有負面衝激因素之控制。例如在機件操作時如何避免工人扭傷或引起背痛(人体工學因素),包商進廠從事銲接工作時簽發「動火許可證」之程序,非正常情況預告系統(警鈴或警燈等),緊急機件停止運作控制開關的位置,廢水廢物排放量定期偵測日期,毒性物品資料存放地點,個人防護具使用和維護方法等,均應考慮在內。

(七) 生產運作變動管理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民對生活和工作環境品質要求日漸提升,而中央及地方有關法規也不斷更改。 為謀求永續發展,加強競爭力,遵守法規,和敦親睦鄰,公司應經常檢視生產設備、法規準則、員工訓練和工安衛環保相關設施是否適合目前需要,若有必要應即時更新變動。變動可大可小,大如公司合併或遷廠,小如製造過程中增高溫度或壓力,或更改品管測試方法等。變動管理應考慮下列各項

·  說明變動項目及變動理由。

·   明確記載變動決策者。

·   評估變動後對公司資源之衝擊。

·   若有工程變動應評估其對工安衛環保設施之影響。

·  向員工說明變動項目,必要時應訓練員工了解變動後改變之相關設備操作程序。

· 繼續追縱變動後對工安衛環保意外事故發生率之衝擊。

(八) 承攬商管理

承攬商員工進廠從事維修工作不慎引起之工安意外事故時有所聞。因此公司應訂定下列承攬商選用及管理要點:

· 承攬商資格及名單(若以比價投標方式選用承攬商,則應評估低價者是否能完成特定工程而不偷工減料)。 

·  承攬商以往之工作安全記錄(對記錄不良者不宜選用)。

·  承攬商員工進廠工作前之短期工安訓練。

·   承攬商員工監督及溝通機制。

·  承攬商應提供其員工所需之個人防護用具(如安全帽、防毒面罩、手套、耳塞等)。  

· 承攬商為工作需要攜帶有毒物品進廠時應告知公司,而公司也應將承攬商員工工作可能接觸到的廠內有毒物品,告知承攬商。

(九) 工傷和環保意外事故調查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的最終目標是零災害零污染。事實上,意外事故有時難免發生。綜合作業管理,不怕發生問題,而是怕出事後沒得到教訓,不知及時改善,避免類似事故重複發生。為避免意外事故重複發生,公司應建立下列意外事故管理機制:

· 意外事故通報系統:員工發現或發生意外事故後應立即告知主管。該主管應依情況輕重呈報各級高階主管,並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備。  

· 成立意外事故調查小組(成員通常包括環保工安衛專業人員、醫務人員、工程師、律師、職傷理賠人員、公關人員等)。

· 意外事故調查:事故發生後調查小組應積極且及時調查事故發生之根本原因,評估損害程度,擬訂防止類似事故重複發生策略,並將結果報告傳送本公司和分公司相關部門參考。在意外事故調查過程中,經常發生的錯誤是將肇事次因誤為主因。譬如說,由於工人不慎,在廠內禁菸區吸菸而引起的工廠爆炸,表面上看來是吸菸所致(次因),事實上是肇事者本身行為安全的偏差(主因)。因此改善之道應加強員工的行為安全訓練和觀察,而不是在禁菸區多貼禁菸標語。

·  指派對外發言人:公司環保工安衛意外事故,常常是媒体報導的對象。事故一旦曝光後,有時對公司的形象影響至大。因此公司應指派公關專人對外發言。不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是要保持對外發表的訊息前後一致,避免混亂。

(十) 緊急應變和敦親睦鄰

緊急應變包括天災和人為重大事故, 如地震、火災、水災、油管破裂等。完善的緊急應變規劃可建立一般民眾及廠房附近居民對產業安全運作的信心。緊急應變應建立下列機制

· 緊急應變處理方式:依公司大小,緊急應變可由公司本身訓練員工,或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辦理。

·  充分的資源: 完善的緊急應變規劃應有足夠經驗的專業人員和充分的裝備。

·  通訊系統:迅速有效的通訊系統,可即時通知緊急應變處理單位在最短時間內趕到出事現場,迅速展開應變處理。

· 緊急疏散路線規劃:緊急疏散路線應在適當地方明確公布。   

·  指揮系統: 分明的分層負責的指揮系統,可應付各種不同的緊急情況。

·  定期演習:定期演習可以考驗緊急應變規劃在需要的情況下是否能順利運作。因此公司應擬定各種不同的虛構意外情況,定期進行演習。小型演習可以試測軟体設備、通訊系統、和人員的反應。大型演習則可實地試測各種軟硬体起動情況。

·  演習檢討:不論演習的大小,每次演習後,均需檢討成敗,彌補缺口,繼續改善。

(十一) 稽核和改進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執行情況和結果需經定期稽核。而稽核項目和頻率,則視產業規模而定。例如繁雜而且有高風險的生產設備通常每半年或一年稽核一次, 而簡單且低風險者則可每兩年或三年稽核一次。稽核可由公司內的稽核小組,公司外的顧問公司,或兩方合作共同承辦。稽核結果若發現缺點,應儘速修正改進。

四、結語

綜合作業管理系統雖含蓋項目相當廣泛,但推行起來並不那麼複雜。筆者認為台灣大中小各項產業,甚至學術單位實驗室等機構,均可酌情參照推行。萬事起頭難,推行初期或許會遭遇些困難,但一切就緒後,定可獲得推行此管理系統的成果。筆者深深期待,這套管理系統在台灣早日廣被產業界接納推行,俾使產業永續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繁榮,提升勞工和一般人民的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

1.  ExxonMobil's OIMS Guidelines

2.  ISO 1400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六、作者簡介 :

張幸吉 (Email: chuckchang2@yahoo.com)

學歷:

台灣大學土木系學士

美國匹茨堡大學工業衛生碩士

美國西北大學環工博士

 專業執照 :

美國工業衛生師,美國工業安全師,美國加州土木工程師,台灣環境衛生工程師。

 經歷 :

美孚石油公司 (1978-1999)、艾克桑美孚石油公司 (1999-2006)工安衛、環保資深顧問,2006年三月底退休。目前從事工業安全、工業衛生、環保、噪音控制等相關工作顧問服務。        

: 曾著作十數篇有關環保和工安衛論文,發表於專業刊物和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