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129期
130期
131期
132期
133期
134期
135期
136期
137期
138期
139期
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37期

八八水災後的省思

八八水災後的省思

    

王秋森

今年86日至10日,颱風莫拉克帶來創紀錄的雨量,在中南部及東南部造成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根據內政部消防署91日更新的數據,在此次水災中確定死亡者609人、已發現屍體但尚未確認身分者69人、失蹤者74人、失聯者11人。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全村幾乎被土石流掩滅;因發生於清晨610分至15分之間,數百名村民在睡夢中慘遭活埋。其他有許多地區嚴重淹水、橋樑沖斷、道路坍方、鐵路毀損、堤防潰決、房屋倒塌、校舍受損、電力與通信等多種維生管線受創。農林漁牧業產物以及相關民間設施的損失高達1646仟多萬元。

每年夏秋兩季生成於北太平洋西部的一、二十個颱風,在往亞洲大陸移動的途中有相當高的比例會直撲台灣。因此颱風帶來的暴雨是台灣無法逃避的常年威脅。受災的嚴重程度固然主要取決於雨量及降雨地點,但長期以來國人無視自然環境的脆弱,任意加以破壞的行為亦是導致嚴重水患的一個主因。

台灣的山坡陡峭而又有許多地區的土質容易滑動,因此做好水土保持是防災減災的首要工作。然而,數十年來國人卻幾乎毫無節制地在脆弱的山坡地上種植檳榔樹、高山茶樹、溫帶果樹以及高冷蔬菜,同時闢建高爾夫球場、大型休閒遊樂場所與渡假村;而政府則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由,在山區各處搭橋造路。這些開發行為大幅減少森林面積,破壞山林的水土保持機能,並導致溪流淤積。以此次受創非常慘重的台東縣太麻里鄉為例,座落於其境內的金針山不僅大量種植金針與茶樹,十多年來為配合休閒農業的推廣,在山上設置多處觀景平台、步道及停車場;同時民宿業者亦看準商機紛紛跟進,目前已約有三十家。原有的水土保持機能因此喪失殆盡。

另一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是超抽地下水。為供應養殖業與工業的龐大用水需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及屏東縣的沿海地區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嚴重地層下陷。依照經濟部訂定的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劃設作業規範,凡位於易淹水區域內,其累積地層下陷量達五十公分以上或近年地層下陷年平均速率達每年十公分以上者,即列為嚴重地層下陷地區。此次因颱風莫拉克來襲而發生嚴重淹水的屏東縣佳冬和林邊兩鄉,其全部區域均屬嚴重地層下陷的地區。

災後重建是目前亟待進行的艱巨工程。但在展開重建工作的同時,必須思考如何減輕每年颱風帶來的水患。針對歷年來造成嚴重水災的人為因素,今後的防災減災工作應包括:山坡地復育、地下水資源維護及河川疏濬。這三項工程雖然都屬於長期性的工作,但必須從最容易發生土石流及淹水的地區儘速著手。

山坡地復育: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域今後應嚴禁開發;若已開發,則應逐步進行復育,俾讓山川有休養生息的機會,藉以降低土石流潛勢。聯外道路不易維護的山區宜嚴肅思考封山,否則每次遇到暴雨,道路即發生坍方,交通因之中斷,搶修道路及救援受困居民的急迫工作往往成為一項極大的挑戰。

地下水資源維護: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今後應嚴格禁止抽取地下水,以防止地層繼續下陷。台灣因為河流甚短、山坡又陡,雨水大部分逕流入海。為解決旱季缺水、雨季淹水的問題,可選擇適當地點多挖人工湖泊。雖然佔地不少,人工湖泊具有減輕洪水的功能,亦能於雨季儲存雨水,以供旱季使用。

河川疏濬:目前有不少河川嚴重淤積,河床幾乎與河濱的地面同高,一遇大雨即發生水患。因颱風莫拉克來襲而在許多地區發生的嚴重淹水,河川淤積是肇因之一。疏濬是河川治理的基本工程,必須經常進行,方能確保河床不會被持續從上游沖刷下來的土石填高。

防災減災工程需要龐大的經費。但長期而言,其成本遠低於災害引起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在執行防災減災的計畫時必會遇到許多複雜的問題:如何協助業者放棄已超限利用的山坡地?如何幫助原住民在保存其對土地感情的同時覓得安全的家園?在必須長期限水的情況下,產業結構應如何調整?這些問題將考驗國人的智慧與執行力。專家學者、主管機關、居民、與業者必須攜手合作,方能維護人人可以安居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