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尼羅河的第一瀑布(1st. Cataract),位在埃及亞斯文Aswan附近,它是古埃及的南疆,與奴比亞Nubia緊鄰。
Aswan古名Syene,與其花崗岩syenite產地有關,是重要採石場(quarry),提供過去重大建築的石材,這裡也是與非洲大陸貨物交易的場所,包括金(來自奴比亞,Nubia一字就是gold的意思)、木頭、象牙、香料、鴕鳥羽毛(ostrich
feather與王冠的裝飾、正義女神Maat「稱心」儀式的砝碼有關)與善戰勇士等。2000年前,北回歸線(the
Tropic of Cancer)在此通過(今往南移,在納塞湖上),也帶給托勒密王朝繆思學園科學家Eratosthenes計算出地球圓周的靈感。此地的尼羅河水特別深藍美麗,河兩岸的岩壁、河上的帆船、與藍天白雲,是旅遊與避寒勝地(圖四)。Aswan一字,有人趣指它是「一隻天鵝」(a+swan),就如愛因斯坦Einstein是「一顆石頭」(ein+Stein),有助記憶。對於公衛與生態學的學生,無論如何不能不認識Aswan這個名子,因為此地興建起的大壩,其生態效應與公衛議題意義深長。
二、水壩的興建
利用第一瀑布的地形,1902年英國在Aswan稍南的菲來島Philae的北端建起了亞斯文水壩the
Aswan Dam,之後兩度加高(1912、1932),今壩高176呎。1932年後愛西斯Isis神殿的菲萊島Island
Philae就此沒入水中,當時的遊客只能在船上俯瞰神殿在水下的倩影。
1956年納塞Nasser總統當政,在原壩址的南方270公里處,也就是在菲萊島南方,奴比亞村上,再建更大的亞斯文水壩The
Aswan High Dam。為了大壩需有更大的蓄水湖(a reservoir),一個台灣面積八分之一大的水庫,納塞湖(the
Nasser Lake),甚至涵蓋蘇丹北部的部分地區,圍焉而成(圖一)。該蓄水湖容積1,640立方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1956年建壩當初,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得罪了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得不到建壩援助,於是轉向蘇聯。1959~1970年的施工,完成大霸,壩高111米,於1971年1月1日正式運作(圖二),宣稱:可灌溉數十萬公頃沙漠地,年發電量達58.95億度(1966)。幾千年來埃及尼羅河氾濫的宿命,從此不再,埃及人的生活方式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不過這是「人定勝天」?還是未能「天人合一」的產物?
三、生態反撲
數千年來尼羅河每年為埃及帶來50×106~100×106
tons的肥沃淤泥(silt),滋潤了尼羅河兩岸與地中海河口的養分,也提供了農林漁牧的資源,繼而孕育了文化。如今水庫、水壩高高築起,淤泥不再流入埃及尼羅河,雖然防止了7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洪水氾濫,但也帶來了如下的問題:
a.天然淤泥沃土不再,需要人工化肥(寶貴的水壩發電竟用在化學肥料工廠)
b.地中海的沙丁魚數量驟減,從年產18,000噸降至500噸
c.農地不再有每年的沖洗,鹽分增高,地力降低
d.奴比亞村莊與古蹟14處被淹;古蹟之遷移高處,費用不貲(註)
e.減少淤泥,影響橋基
f.助長血吸蟲(Schistosomiasis)寄生蟲病的猖獗
(註:例1:Abu
Simbel大小二神殿1964年在UNESCO主催下,遷高200呎,耗時3年,耗資5千萬美金
例2:Philae神殿,1972-80遷高)
過去認為水壩是最理想的工程,一舉數得且不製造污染,不過這是沒有充分理解整體生態效應下的淺見,如村莊古蹟淹沒、斷絕魚類迴游生路、影響地震發生、帶給寄生蟲病等,再說水壩也有其短暫的服役年限(約50年),所以拆除水壩成了人們為了河川回歸自然的努力方向,每拆一個水壩都會帶來當地教堂鐘聲的響起。
這回亞斯文大壩所衍生的血吸蟲加劇之公衛問題,更值得深思,特別是提供中國大陸將要完工的長江三峽大霸(The
Three Gorges Dam)的參考。
四、血吸蟲病
當1798年拿破崙進軍埃及時就有:「男性怎麼會有月經?」的存疑報告。原來血吸蟲在不同中間宿主螺絲(snail)的寄生下,會帶給人類不同臟器的寄生,包括大腸、小腸與膀胱,德國動物學家Theodor
Bilharz(1825~62)在19世紀中期已進行研究,這也是血吸蟲又名Bilharziasis的原因。
血吸蟲的繁衍、寄生過程(生活史)(圖三),需要有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的小螺絲或釘螺(snail)。在田間或水路工作的農、漁夫的糞、尿所含血吸蟲的卵(eggs),進入水中孵化成毛蚴(ciliated
larvae or miacidium),在水中自由遊動,鑽入螺絲體中,經胞囊幼蟲,雷迪幼蟲至搖尾幼蟲,或稱叉狀幼蟲(cercariae,
a fork-tailed lava),離開螺絲體在水中活動,伺機鑽進涉水人的皮膚,在其血管內營生。尾蚴在血管中成熟後,有雌、雄成蟲(flukes),雌蟲包藏在較大的雄蟲的藏雌溝中,雌蟲排卵進入附近的器官中。病人的排泄(糞、尿),蟲卵排入水中,循環不已。
顯然,螺絲(釘螺)這個中間宿主是大幫兇,過去在有乾溼季的條件下,乾季時螺絲死亡,蔓延不嚴重,如今流水潺潺終年不停,流水速度較慢的運河與灌溉渠道終年有水,助長了螺絲的繁衍。
依螺絲品種的差異,與不同臟器寄生部位,有三大類血吸蟲:
表一、血吸蟲依中間宿主(螺絲)與寄生部位差異下的分類
Species(品種) |
Lodging site(寄生部位) |
Snail(螺絲) |
S. haematobium |
bladder
膀胱 |
Bolinus |
S. mansoni |
large intestine
大腸 |
Biophalaria |
S. japonicum |
small intestine
小腸 |
Oncomelania |
血吸蟲病狀:咳嗽、發燒、脾與肝腫、嚴重腹水肚大如鼓、消瘦、疼痛、易受感染 |
五、結語
今日埃及的平均餘命,男女平均67歲(1950-55年代42.4歲),是許多種原因的促成結果(特別是社經問題),但血吸蟲寄生蟲病的公衛問題,使埃及人失血,失去性命的活力,是要因。也許藉大量篩檢與病人的給藥可做些事後補救,但總是不究竟。
在蓄水湖方面也有問題:a.湖底的滲水,水位始終不高,b.水面上長了許多風信子(hyacinth),增加了湖水的蒸發,c.大湖面的溼氣影響,使文物的保存困難,d.湖面成了蚊蟲的溫床,裂谷熱病毒(Rifta
valley virus)借之傳播。
亞斯文大壩,是科技的「人定勝天」(Humans
against Nature)與順應自然的「天人合一」(Humans in Nature),最好的生態學範例。
 |
|
 |
圖一、Aswan Dam & Aswan High Dam 之壩址 |
|
圖二、亞斯文大壩落成紀念碑(1971) |
 |
|
 |
圖三、血吸蟲生活史 |
|
圖四、尼羅河亞斯文段的三桅帆(Felucca) |
 |
圖五、阿布辛貝Abu
Simbel大、小二神殿之遷高處(60公尺)工程(1964~1967) |
 |
圖六、阿布辛貝大神殿(正門四座RamsesⅡ雕像,內主奉太陽神Re) |
 |
圖七、亞斯文水壩工程Capacity of Aswan High
Dam |
 |
 |
圖八、路克索Sonesta St. George
Hotel與尼羅河 |
圖九、飛機上空拍納塞湖Lake
Nass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