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141期
142期
143期
144期
145期
146期
147期
148期
149期
150期
151期
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43期

飲食、腸道與健康的覺知

飲食、腸道與健康的覺知

   

林佳谷

 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

理事長

 

時下有嚴重的肥胖流行病(Obesity Epidemic),以及其衍生出之許多相關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壓、免疫系統能力低下、癌症好發等代謝失調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美國菸害每年奪走440,000條人命,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也不相上下,400,000人命。過去有戒毒、戒酒、戒菸等去癮的全民大動作,戒除已上癮的不良飲食習慣,當是此去公衛的要務。

註:美國聯邦政府最新的統計資料(January 2009)顯示,美國目前肥胖(Obesity, Ob.)人數已超過體重過重(Overweight , O.W.)的人數。時下有2/3的人口其B.M.I.身體質量指數不在正常範圍內,大於25者是O.W.佔全人口32.7%,大於30者是Ob.34%,即全國1/3的人口7,200萬人屬肥胖。胖子治病開銷大,拖累健保;肥胖侵蝕美國近一成醫療資金,U.S.1,470億。

從人類之演化史,飲食與消化是人類老、病、死的要因,因為過去50,000年環境的快速變化,人類腸道的演化無法配合適應。這時若能在消化與代謝之能量使用分配上合理掌控,如多生食、輕食、斷食,並佐以有益生菌與酵素群,可以減少前者的負擔,多留能量給後端的代謝工程,則人們之不生病與青春長駐是可期的。人類的無知與欲求,對於消化管線(從口腔到肛門,包括中間的胃、腸、胰臟與肝臟等)作出了許多錯誤與壓榨的迷惘行徑,導致腸道過勞,是今日慢性病叢生的主因,帶來了社會2/3~3/4的亞健康族群。

美國公衛署長(Surgeon General)希望藉健康教(health literacy)喚醒全民在肥胖與慢性病的認知,並注意飲食與運動(Ref. The Obesity Epidemic by U.S. Surgeon General, 2004)。今個人擬追加以下幾點,以期更圓滿「飲食、腸道與健康」的覺知:

1. Prometheus天庭偷火與食的故事

許多熟食的弊端,不禁讓人聯想希臘神話巨人族賢人普羅米修士天庭偷火贈予人類的故事,卻慘遭宙士(Zeus)的懲罰。被綑綁在高加索山(Caucasus)上的一塊大石,讓老鷹每天啄食其肝臟。火的威力固然加速了材料科學的進步,石器青銅器鐵器鋁器塑膠原子能等,但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破壞速度之加劇、飲食炊煮方式的改變,甚至影響人類的健康與壽限。中文的「炊」字,也是倉頡造字告誡人們在炊煮料理中應有「欠火」(少用火)的觀念。

2. 「百齡壯年」乙詞中「齡」字的聯

「百齡壯年」是公衛第一課的期許與賀詞,從「齡」字這個引子,指出a. 年齡是由牙齒來發號施令的,是以要重視口腔衛生與「80/20」的口號(80歲時尚擁有20顆天生的恆齒),b. 要百齡「長壽」,則不忘擁有腸道的健康,「腸壽」,也順道指出益生菌是抗生素大肆濫用下,腸道生態破壞的補救,c. 「天增歲月人增壽」,英文aging一字的中、日文翻譯比較:中文是「老化」,日文是「加齡」,後者更具厚道,並有長壽不必老化,青春可以長駐的鼓舞。

3. Energy Saving KI

能源節省(包括物質與精神等多層面)是前台大柯源卿教授(醫師)之處世名言;碘化鉀(KI, potassium iodide)是他的基本處方。他相信KI對甲狀腺功能的提昇有助新陳代謝,容易恢復健康。

4. Low Carbohydrate vs. Slow Carbohydrate

2004年美國阿金博士(Robert Atkins)的減肥鬧劇後,近年來關心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文字頻頻出現,如Carbohydrate Can Kill的新書(by Robert K. Su, 2008)與《彩虹處方,陳立維著,2009》一書中「都是麵粉和米飯惹的禍」等的驚人論述,要世人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特別是高血糖指數(high Glycemic Index)者,希望有多纖低碳水化合物(low-carb with fiber)的概念,就如諾貝爾的火藥發明,以矽藻土緩解了硝化甘油的瞬間爆炸威力一樣。纖維緩衝了血糖與胰島素的瞬間高峰衝擊(Insulin Surge)。以上的重點,在於low-carb vs. slow-carb 一個字母的差異,這一點是作者與讀者要用心注意的地方,以免造成危言聳聽、因噎廢食的誤導作用。

5. 說文解字「餓、吃、飽」與「糠、粕、炊、飯、迷」等字的探究

「我要食」、「口乞食」、(包含口腹之欲,即生理與心理或本能(instinctively)與欲求(intentionally)之滿足)是「餓」、「吃」、「飽」三者的字義。可惜今人不知吃的真意,更不懂「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的哲理。又,在米食文化下,不仔細探究碾米與炊煮的負面影響,誤將實為糟「粕」之白飯認為是上品,而將富含營養成分的糟「糠」用來餵食雞豬;不知燒、烤、炸時,高溫會破壞酵素,應該要「少火」的炊煮方式為之。這是人們連吃「飯」都不懂的「迷」失,人們其道而(飯),真是人生之大迷。

6. 時機與食機

俗云Timing is everything,說明時機的重要性。在飲食上,當令食物、趁熱、三餐、飯前、飯後等的叮嚀與習慣,都與吃的時間有關。有些動、植物的冬眠(hybernation),身體不適時的不食或少食,每天睡眠時幾乎就是天天所進行的「小斷食」,於是有類似日本甲田光雄醫師的半天(中午之前)斷食理論,也有人建議延長夜間小斷食的思維。 這種觀念或許會馬上招來強調「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之時下三餐理念,特別是強調早餐要吃得像皇帝,晚餐吃得像乞丐看法者的異議。

蓋 人是社會性動物,與野獸飢者飽食,飽者不食的習性有異。在農業社會,務農者一天要五餐,而上早朝者之士大夫祇是清粥;在森林中過活者,為避免肉香招來野獸的侵襲,夜間多素食與斷食,到了早餐才敢炊煮動餐,這是英文breakfast(打破斷食或齋戒)「早餐」一字的由來。佛教僧團在外乞食,有「過午不食」的習俗。今天的三餐,甚至下午茶、早午餐一併處理的brunch或一些拉丁民族遲遲的晚餐習慣等,顯然「食機」與風俗民情大有相關。 不過一般在規律生活下的子午流注,早上5~7之清腸胃、兩便通,7~9之早餐進食時間,應是規律生活中的一部份,不宜偏廢。

7. 人體外管的維護

人體消化道,《彩虹處方》作者以「人體外管」來看待它,建議應時時以最容易的方法保持它的健康暢通。法國巴黎龐比度現代藝術展示中心(Pompidau Exhibit Center)內衣外穿的特點,即水電、瓦斯管線以明管按置於建物外側,深具啟發性,除了留給室內寬敞無阻礙的空間,更方便管線的維修,不必有一般建物需挖地板、敲破牆壁與天花板的麻煩。此一特色也讓人領會了「人體外管」的重要性。對於這一人體外管的維護,除了前、後端,進、出口的口腔衛生、牙齒保健、排出口的乾淨(以水淨拭而不是香水的掩飾),中間部分,平日養生除了「清腸胃」外,還有「淨肝膽」等的要點,都要面面俱到。

8. 減重的迷失

今人對於肥胖問題,都以會計收、支二元觀念來計算,強調飲食與運動的熱量平衡,甚至美國公衛署長的衛教也祇是在Eating habits(飲食習慣)、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少運動)兩方面上作文章,於是也帶來了相關方面的商機。「要健康,不要減重」,當代謝能量足夠,又有心寬念純一夜到天明的好睡眠時,身體過多的囤積(毒素與脂肪)自然獲得修剪與雕塑。

9.“You are what you eat”的覺知

佛陀的悟道在一個「覺」(Bodhi, 菩提)字,「緣起法」或「因緣果報」、「業」(karma)是覺的重要內容。「迷」是智慧的顛倒,「覺」是「迷」的破解,且真正的大覺大悟是要有「聞、思、修」、「信、解、受、持」的認知與實踐。

清靜、寡欲、戒貪是修行的不二法門。「人體外管」的暢通與健康(自覺)是人身小宇宙獨善其身的小乘工夫,以上理念的的宏揚(覺他)是大乘菩薩道的努力,。

10 .對益生菌與有益酵素群的建言

益生菌是針對抗生素腸道益生菌生態破壞的彌補,是「殲滅敵人不如多增社會上好人」的王道作法。利用外界釀造發酵工廠,提供腸道所需的酵素與益生菌,以節省身體消化能量的支出並增強代謝能量,立意甚佳,不過胃酸的關卡一定要通過,這時或許果寡糖(Oligo)的應用,會有助益。至於太多的發酵素材(150種?),會不會有類似遠古歐洲解毒萬靈丹Theriaca (poison antidote)處方的思維模式?太多好東西的加入會不會有重複、浪費、成分相抑制的問題?中醫學的君、臣、佐、使配置,加乘或拮抗等的化學反應也應參考。除外有機、生機的素材是好酵素產品的先決條件,應有from grass to glass(從牧草到杯中牛奶)的全方位品管。

結語:

宇宙浩瀚深不可究,人體小周天的奧秘,今日所知也祇是皮毛。地球(化學元素週期表)上的上百個元素是太空氫、氦原子之電子不停的堆積與大子蛻變的結果。是以,雖有杞人憂天式的營養補充品,但或許在人體內自有自動轉換、合成機制,達成體內的內在環境恆定(Homeostasis)與自癒療能(Medicatrix, self-healing capacity)

萬法唯心,一切在一個心性的 「覺」字。在健康女神Hygeia的引領下,「不抽菸、不酗酒、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中庸之道的生活,心存感激,且持之以恆的實踐(緜緜若存)」,那麼一定會有精、氣、神「三聚輕安」日日是好日的「樂活」(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L.O.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