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141期
142期
143期
144期
145期
146期
147期
148期
149期
150期
151期
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49期

國光石化彰化縣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計畫    引發的一些問題

國光石化引發的一些問題

    

王秋森

由國營的中油與民營的石化業者合作投資的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在彰化縣大城鄉外海填海造地,設置石化綜合廠,作為石化上、中、下游產業園區。這個一般稱為八輕的計畫案開發面積(不含水域)高達2,914.38公頃,預計分為兩期開發。第一期包括:日煉30萬桶原油的煉油廠、年產120萬噸的乙烯輕油裂解廠、年產150萬噸的芳香烴廠、23座石化中下游工廠、汽電共生設備、以及工業專用港。若能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則從動工建廠至開始投產約需五年的時間。

石化下游產業涵蓋塑膠、人造橡膠、人造纖維、特用化學品、以及電子上游材料等工業。據經濟部工業局的估計,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開發案若能順利進行,則每年可創造約4,600億元的附加價值,並能提供約1.8萬的直接就業機會;但開發案若不能進行,則至少有2,000億元石化業者資金將會外流。

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目前尚在審議中。鑒於國內石化產業過去一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與工業安全災害,已有不少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對此開發案發出反對聲音。大家關切的議題主要包括:

1.石化綜合廠廢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石化綜合廠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以及其廢氣在大氣中經光化反應產生的細懸浮微粒與臭氧,可能引致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再者,八輕與六輕相距僅約10公里,鄰近的大城鄉與麥寮鄉將同時受到兩個石化綜合廠的廢氣侵襲。

2.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國石化綜合廠預估每年排放1,229萬公噸二氧化碳,約為目前台灣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5%

3. 海岸溼地與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威脅:國光石化綜合廠預定占用彰化海岸溼地總面積的13%,濕地生物的多樣性將遭受不可忽視的破壞,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的生存亦將受到威脅。

4. 水資源供給的困難以及地層下陷的持續:台灣中部地區的水資源並不充裕。為彌補地表水源之不足,長期以來彰化縣及雲林縣沿海地區大量抽用地下水,引致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2009年度監測結果顯示,彰化縣最大下陷速率為5.7公分/年(位於溪洲鄉),雲林縣最大下陷速率為7.4公分/年(位於虎尾鎮)。國光石化設廠後,中部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尤其在枯水期)勢將更加困難,地層必將持續下陷。

5. 重大工業安全事故的衝擊:根據六輕的經驗,石化綜合廠的工安事故不易防範;且一旦發生嚴重火災,其化學物質燃燒產生的大量毒性氣體與懸浮微粒將飛散至鄰近地區,對人體健康及農漁產業造成危害。

雖然國光石化已針對各項反對意見逐一回應,政府相關單位亦已發布不少說明,但仍無法消減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的疑慮。

台灣目前的主流思維仍停留在『經濟發展第一,環境保護其次』的階段;認為經濟與環保兩者不能得兼,因此以經濟發展為優先。一些較為關心環境的人士則主張經濟與環保並重,希望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但其基本觀念仍是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視為兩個對立的目標。其實,近年來在先進國家漸被接受的思維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得兼的綠色經濟。屬於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綠色產業包括:可再生能源產業、能源效率產業、綠色化學工業、綠色建築產業、有機農業等。一般預測綠色產業在未來的十年將會加速成長;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產業的成長最令人矚目。譬如,澳洲政府於今年六月通過可再生能源修正目標,決定於2020年以前挹注約180億美元的資金於清淨能源科技,預估將可提供28,000個新的就業機會(見紐約時報2010822日報導)。綠色化學工業的發展潛力亦已逐漸受到重視;譬如以植物油、玉米澱粉等生物質為原料的生質塑膠產業全球年產值預估將於2018年達到50億美元。

台灣需要產業,但石化產業不是唯一的選項政府應儘速訂定綠色經濟政策,扶植綠色產業,藉以逐步邁向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