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153期
154期
155期
156期
157期
158期
159期
160期
161期
162期
163期
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56期

低碳社會與虛擬生產

低碳社會與虛擬生產

    

柳中明

*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低碳學會

*教授、**理事長

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正式生效以來,全球正式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納入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在各類溫室氣體之中,二氧化碳貢獻70%的全球溫室效應,因此被認定為首要需加以控制的氣體。但是,二氧化碳主要源自化石燃料的燃燒與森林的焚毀,前者乃是與經濟發展相關,後者則是將林地轉換為農地、牧地等,以提供人類所需之糧食。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的挑戰之一。

低碳社會的口號,或許是某位政治人物在競選時喊出的夢,也可能是某位學者提出的理想境界,但基本上符合整個世界所期望的未來。現今,類似口號已擴大為低碳城市、低碳國家等,似乎是愈來愈有希望,但實際仍是困難重重。

虛擬生產一詞,乃源自企業管理,主要是為節省成本與提高效率,即將生產或銷售或維修服務或電話協助等部份,轉交其他公司負責,期以有效降低企業的人事或設備或營運等成本,並得以維持或提高公司的獲利。最有名的例子,應該就是全球熱賣的蘋果產品,沒有一顆蘋果是在美國領土內生產,而獲利最大的卻仍是美國的蘋果公司。在湯馬斯·佛里曼的《世界是平的》一書中,就此項企業運作對全球經濟與各國發展的重要性,已有詳細說明。

如何運用虛擬生產的概念,達到低碳社會的形成,確實是我國由新興國家轉型為先進國家的重要里程。但是羅馬非一日形成,仍有相當工作待努力進行。

創意

東方儒家教育強調兄友弟恭、父慈母愛,其對家庭的維繫,與社會倫理的形成,非常重要,也是東方社會永續發展的主軸思維。但是,東方社會也因此非常保守、傳統、念舊、不易創新。最頭痛的是人口密集,因此習於群體教學、群體活動、群體管理等。再加上升學競爭壓力大,「考試與成績」決定未來的機會與人生。使得獨立思維與創意,是如此的遙不可及。更可歎的是缺乏勇於犯難,挑戰自我的冒險精神。

創意是被所有行業所期望,並非僅存在於娛樂界。因此,要如何界定一個社會是具有創意,關鍵就在於文化,在於思維。譬如請學生提問,不會壓抑好奇心者,就會不斷提問;再經長期練習,就會提出關鍵問題;而具創意者,更會借力使力。東方人不習於發問,乃是人人所熟悉的文化慣性,原則上應不會影響其創意發揮。但是,卻往往阻礙了創意的產出,特別是少了願意面對挑戰的勇氣。

有趣的問題出現,具創意的社會能夠有效的建立起低碳社會嗎?顯然是如此,因為要改變傳統耗能習性,就是要改變傳統的耗能設備。譬如先進國國民因為大量使用車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當高,而人們不僅習慣於各自擁有一部車,且習於用車代步。若果強制限制使用車,當然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卻不利於其長期建立之消費性經濟市場。如各地旅館、觀光消費點、餐飲業,都將因此受挫。如此,在維續經濟發展前提下,最佳策略是改變車輛耗能設計,次佳策略則是改變用車習慣。二者都需要創意,而非僅靠道德勸說,就能達成。

臺灣人絕對是有創意的,譬如發展新型非耗傳統汽油的車輛,相信臺灣人一定可以發明出來,但是夢想有可能成為真實嗎?這需要企業或政府願意投資臺灣人進行研發,而其失敗的風險當然很高,但若沒人願意冒險,就好像不買彩卷,就絕不可能中獎一樣,有創意也僅會是空想。這就是臺灣目前面對的狀況:我們的傳統文化本就不利於人們勇於發揮創意,而我們的政府與企業,更在精打細算下,無意願投資創意。我們需要改變這個狀況,才可能先行建立起一個具有高創意的社會,然後是非常有前景的低碳社會。

虛擬

經常看到媒體報導:某位年輕人連續玩電腦遊戲,相當時間,因為體能衰竭,然後忽然休克喪命等。這與作者年幼時代,常聽說有年輕人看了武俠小說,決定上山找武俠高手習武類似,都是進入了某個虛擬的幻想境界,只是結局不同。因此,父母、師長與社會媒體,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年輕人,去分辨真實與虛幻。

進入虛擬世界是引導創意的第一步,不會幻想就無法發揮創意,但若沉迷於幻想卻可能喪失自我。這使得許多文學創作,都環繞在「天才與瘋子」的區隔問題上。但是,真正會成功的創意發揮者,恰就是最會運用虛擬世界的人。譬如電腦遊戲會讓年輕人沉迷於虛擬世界中,但對不斷發明與創新電腦遊戲業者,恰就是輕鬆獲利的機會。因此,進入虛擬並非是不適當,問題僅在於如何運用虛擬。

「虛擬生產」的發展,真乃是時代的產物。當第一世界的先進國家經濟成長到相當規模,民眾開始不願意承擔環境污染與惡化的問題,恰好落後國家期望改善經濟,提升生活品質。因此,生產工廠漸轉進到開發中國家,如過去日本的工廠到台灣,現在這些工廠因為台灣環保要求提升,而又轉進到中國與東南亞等地。但是,這並非表示最早設廠的先進國就失去獲利的機會。相反地,技術仍掌握在原始發明家手中,而延伸出的商機,更都是掌控在原創者手中。這就是台灣商人熟悉的:「付國外專利費,台灣接單,大陸或東南亞生產」模式。至於各電信公司的電話服務部門,幾乎都設在對岸的福建,則是運用低廉的大陸勞工成本,降低本身營運的負擔。

換言之,在本位主義下,降低自身的成本與環境負荷,而採行的虛擬生產,仍可讓自身維持獲利,同時也有利於落後國家建立自我的企業與經濟。當然,開發中國家就必須面臨環境污染與惡化問題,更會因此將污染問題擴及到全球。因此,虛擬生產原則上是具本位主義的,是以利我為主,而非全然是利他的。

許多環保人士都是堅決反對虛擬生產的。譬如臺灣在推動興建國光石化廠,其主要將生產乙稀等石化低階原料,雖然是國內許多中游廠所需要,但中游廠的產品仍將是輸往國外,真正高階的產品製程仍是掌控在國外手中。因此,在降低本地污染的原則下,我們實應拒絕國光石化廠的興建。但是,也有人提出:要避免全球污染,就根本不應該允許國光石化廠在任何國家設置!當然,這就超越了我們所能期望的。

個人一直以為:我們無法讓落後國家放棄追求經濟發展的機會,就像1960年代台灣開始追求經濟成長一般,若果當時各先進國不讓台灣有機會成為加工廠,台灣就不可能有今日。如今,或許在抑制溫室氣體,穩定氣候變遷的期盼下,我們實不應鼓勵如國光石化廠的興建,但我們也無權讓落後國家放棄經濟成長的機會。因此,若果國光石化廠改落腳大陸,我們應是要求其以在台灣設廠一樣的標準,來降低對環境的危害,而非是降低設廠標準,危害大陸人民健康。

所以,虛擬生產絕對是本位主義的,絕對是在維持自身利益下的作為,而且並非是所有的環保運動者能夠接受的。可是,看到沒有一顆蘋果生產在美國,美國的蘋果公司卻是獲利最大,我們就應了解:虛擬生產乃是現今企業發展的主流,並將主導台灣許多企業的獲利,以及芸芸眾生的生計。

低碳的虛擬生產

個人現在進行的工作,就是符合低碳的虛擬生產。生產出的文章,當然不是文學大作,但卻可獲得少許稿費。過去許多作家,就是為爭取微薄稿費,努力爬稿,而將家庭兒女養大。

當今,精神糧食遠比實質糧食重要,許多人為了個人理想,都願意放棄高薪電子業工作,而去轉作以服務為宗旨的餐飲、觀光等工作,換取的是個人心情上的鬆懈與滿足。所以,若果去逛書店,會發現新書不斷上架,購買者也願意持續購買閱讀。現今,正是創作者應該高興的時代,因為好的創作,真的有可能遇到知音。

以臺灣的人口規模,可惜的是:好的創作,很難取得相當的資本回收。因此,許多文人都是以多出書來爭取市場認同。否則,就必須配合行銷,期以打入華文世界,才有可能發揮影響力,創造出一個虛擬的生產市場。在這方面,英文創作顯然占了相當優勢。譬如哈利波特一書,熱賣全球,但卻沒有一套中文書能夠相比擬。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的作者湯馬士佛里曼曾說:臺灣最強的資源是人民的腦力,文學創作、音樂創作、戲劇創作,都是其中之一。但台灣人中,能像周杰般,在華人世界中取得相當成就者,應是極為稀少。因此,人們應在各不同領域發展,期以創意建立獨特的虛擬生產成就。

近日,個人對於因應極端暴雨,如何降低都市人口密集區的洪災,提出:建築防洪與道路排水等觀點。此二作法,在國外各大都市都已執行多年。如美國休士頓市,要求新的建築開發案,必須自行處理因為土地開發所新增加的排洪量。而非如台灣,不斷蓋房子,然後責怪政府,無法處理暴雨時四處亂竄的洪水。至於透水鋪面如人行道、道路等,與排洪系統的結合,在國外更是實行多年。唯一問題是:透水鋪面都無法承重,因此無法廣泛使用。

我國發明家陳瑞文先生,發明一種非常特殊的JW生態工法,其乃使用塑膠製成具結構體且中空的管柱,可在平面上,如樂高般,平坦地組合起來。然後灌入水泥,在未乾前,將管柱露空。如此雨水可以直接穿透,進入鋪面之下的碎石層。同時,空氣也可進入,而有利於地底下生態系統的發展。由於此為水泥結合塑膠結構的鋪面,其承重能力強,可以使用為一般道路。更且,不易破裂損壞,幾乎可以在30~40年內,不用再如柏油路般,經常性地需要翻修,而致浪費資源。

顯然,JW生態工法的發明,將對個人所期望的:建築防洪與道路排水,發揮絕佳功效。這應是未來世界各國各大都市,都將會廣泛使用的工法。而這就是個人所認為極佳的虛擬生產。未來,世界各國都將需支付陳瑞文先生專利使用費,而相關的塑膠結構與水泥等建材,根本都不需在台灣製作。

類似的創新發明,必將是建立低碳社會的主要策略。即是仍會促進經濟成長,但卻不會增加我國的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

結語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開啟工業革命的國家,但也是第一個邁入低碳社會的國家。該國的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自1990年代以來,持續下降,在2008年已減少18.5%於被認為非常不環保的美國,過去十年,二氧化碳排放已是零成長,設若相關的節能法案正式通過,排放量下降應是可以預期。這些先進國,憑恃的就是虛擬生產策略,其中包括的是文化、娛樂、消費等各方面的創意,引領著開發中國家成為實質生產基地,而先進國卻坐收智慧權、專利權與額外利潤等。因此,先進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能夠持續被控制,開發中國家卻面臨二氧化碳排放只增不減的命運。

推動虛擬生產以建立低碳社會,需要的是創意,需要的是政府與企業在各領域的勇敢投資,以期年輕人能發揮創意,建立屬於臺灣的虛擬生產世界。個人過去曾經建議台塑公司,不要在臺灣設煉鋼廠,而應是設夢工廠。有幸阻止了煉鋼廠,但仍未看到夢工廠,還要面臨六輕五期的環評申請。可見,多數企業與臺灣經濟的規劃者,仍認為臺灣僅能維持開發中國家的地位,而非具先進國以推動消費為主的市場基礎。如此,臺灣人的創意將很難發揮,我們似乎只滿意於成為蘋果虛擬生產鏈中的一角,卻很少有如宏達電般,期望引領另一個虛擬生產的市場。

沒有適當的文化改變,將很難說服政府與企業勇於投資創新。而文化傳統的改變,將需要勇於挑戰自我的臺灣人。希望未來有更多如前述JW生態工法的發明,在各不同領域都發展出各自的虛擬生產世界,而讓臺灣轉型為真正的低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