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153期
154期
155期
156期
157期
158期
159期
160期
161期
162期
163期
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56期

日用品如何使人類生病 -- 居家及工作場所的毒性物質

how everyday

 

陳宛青

書        名:How Everyday Products Make People Sick—Toxins at Home and in the Workplace

         者:Paul D. Blanc

出  版  者: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出版時間:2009年

本書以非常細膩而深入的筆觸揭露了許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所潛在的健康危害,像是廚房抽屜裡的膠水、洗衣房裡的漂白劑、衣櫥裡的人造絲圍巾、大門的金屬門把、以及室外的木地板等等。作者Paul D. Blanc 醫師以他多年來豐富的臨床與研究經驗,採用個案歷史回溯的方式撰寫出這本精湛的報導,並詳細回顧了不同年代、場所以及不同產業人們曾遭遇到的傷害與疾病。

作者 Paul D. Blanc 現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教授,並同時是職業與環境醫學部門的講座教授。這本書是繼2007年初版後,於2009年再度改版發行。作者除了補充更新原有的資料,並在其《序言》提出了數個新興議題,包括:()含鉛玩具與其他消者常暴露到的化學性危害;() 雙乙醯(diacetyl)與其他食品中常見的摻雜物;() 含溴的防火劑(fire retardants)() 肉品處理過程中常見的生物性危害。

「現代」危害被遺忘的過去

在本篇章當中,作者首先舉出近年來美國民眾在住家曾經發生的數起水銀中毒事件(服用墨西哥民俗用藥 quicksilver及家用油漆含phenyl mercuric acetate導致民眾汞中毒),以實例來傳達一個重要的觀念:許多過去古老或單一的危害物質至今其實都仍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不容輕忽。另外,作者也分別以水污染、空氣污染、石綿危害、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病態大廈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過勞(burnout)等議題為例,透過環境污染史料的蒐集與回顧,具體說明了這些看似現代人類才面臨的環境或職業疾病,事實上都並非現今才浮現的新問題,而是人類在產業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因為有意或無意的疏忽或遺忘而讓這些危害一再發生甚或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與悲劇。作者透過這些例證,強調人類應該要從過去曾造成傷亡或危害的環境事件中去學習教訓,這樣才真能以更正確的對策去面對現今社會所遭遇到的各種環境衛生與工業安全的議題。

煙霧的陰影如何規避法律

這個篇章當中,作者舉出實證說明歷史上多環境或職業疾病的暴露因子其實多半都能很快被確認,然而暴露因子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卻常因為需要長時間的流行病學研究驗證而耗時多年,從而使得後續應有的法制管控牛步化,甚至讓產業找出了許多規避法律管制的方法,因而無法達成保障勞工安全衛生的終極目標。作者透過實例,說明了過去許多產業用以阻礙危害物質受到實際管控的四大策略,分別是:

()將學者或調查機構所提出的科學資料認定為侷限、誇大、衝突或是無用的數據;這是四者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策略。以全球暖化為例,多年來就是一直以「科學資訊不夠充分或有所衝突」,而致使對抗全球暖化的方案遲遲無法全面而有效的推動。

()責難受害者,並同時控訴法令的規範不但花費過高且窒礙難行;在受害者求償或環境污染的法律訴訟過程當中,指責這些受害者或相關的法規修正不但阻礙了產業經濟的發展,甚或影響了許多勞工的就業機會。

()將反對者的意見歸類為不切實際的想法;透過許多管道強調產業社會應以追求進步為優先,而使得反對者的意見被視為不切實際的想法。

()伸出所謂「市場上那看不見的手」 (the invisible hand of the marketplace) 來阻礙安全衛生法規的實質修正;文中以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的現代火柴業歷史發展了最詳盡的說明。當年由於早期的火柴含磷會危害人體的骨骼系統並導致磷毒性頜疽症(phossy jaw),理應即時進行管控;但業者卻透過所謂「市場上那看不見的手」,以表面上看似配合政府進行改善之名,卻在處處考量產業發展利益的思考模式之下,使得整個含磷毒火柴的控管過程延滯了五六十年之久,直到1910年前後美國政府才終於修正法規並全面禁止了該有害火柴製品的進出口。這個案例明確指出:針對這類的危害物質,唯有直接採行阻斷產業利益的禁用法令,才真正能夠提供民眾適切的安全衛生保障。

 好的黏膠,更好的黏膠,超級黏膠

這個篇章說明了人類早期如何利用動物身上的膠質製作傳統的黏膠,然後轉而談到經焦油蒸餾而得的紫紅色及其他染料的發展,以及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苯(benzene)。接著作者敘述了產業如何以苯為溶劑來製作出黏性比傳統黏膠更好的橡膠黏著劑(rubber cement),並進而談到勞工在這種黏膠製程中因為苯暴露而導致的骨髓毒性效應。文中接著提到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苯被轉移到武器製造業使用,因此新興的聚合黏膠(polymer sealants, nitrocellulose)製程改用肝毒性甚高的四氯乙烷(tetrachloroethane) 作為溶劑,又帶來了另一波的問題。緊接著,作者亦說明了之後各種不同類型黏膠的製程演進與其所引發的勞工健康危害,並詳述各種不同製程中可能暴露到的化學物質,例如:賽璐珞(celluloid)、塑膠聚合物(plastic polymers, Bakelit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甲苯(toluene)、己烷(hexane)、乙腈(acetonitrile)、人造指甲的黏膠清除劑與isocyanate類的黏著劑等等。在這個篇章的結尾,作者亦進一步探討了美國現行安全衛生法規的不足,並說明了為何該國的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Commission, CPSC) 長年來一直受人詬病的原委。

在綠色大海之下氯的漲潮

本篇章以最常造成化學性氣體中毒的氯為例,非常詳盡的探討自十八世紀就開始使用至今的含氯漂白劑,以及之後被應用於不同產業甚或戰爭用化學性毒氣等用途所帶來的人體健康危害與環境議題。在篇章最末,作者針對大量用氯的產業(如紙漿業等) 作了一些具體的建言。對於氯所造成的危害,已不單是著眼於勞工暴露的管控,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刻體認大量使用氯氣所造成的嚴重廢水問題,業者必須無旁貸的遵循管制單位的相關規範。另外,由於家戶使用含氯漂白劑已相當普遍,作者建議應該透過完善的包裝標示以提供消費者正確的產品危害資訊,並應對於清潔劑中的特定成份及運輸機制等加以限制,始可確保一般消費大眾的健康與安全。

工作場所的狂亂二硫化碳中毒的循環

本篇章以歷史的時序回顧了二硫化碳應用於不同產業所衍生的安全衛生問題(例如人造絲製造、橡膠的硫化過程、透明包裝紙製造等等)。從實證的論述當中,作者指出二硫化碳中毒的議題實際上已落入了一種循環:某製程因過量的二硫化碳暴露而導致疾病之後,相關的管控會明顯強化甚至將有害物質由製程中移除。但歷史的軌跡卻顯示當此等問題慢慢平息之後,二硫化碳的危害又繼續在其他產業的製程裡再浮現,如此周而復始,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與中毒事件仍舊頻傳。作者藉此為例,以實證讓讀者深刻體會人們至今尚未能夠跳脫這樣的循環而學習到真正的智慧,實應深刻反省。

工作熱吸入性粉塵與燻煙

本篇章檢視了十八世紀英國發生的磨坊熱 (mill fever) 與棉塵症(byssinosis)的關聯性,近來也已確認棉塵症是由於內毒素的暴露所造成。由此,作者以病理生理學的角度 (由細胞激素媒介的系統性炎症效應,cytokine-mediat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將之連結至勞工作業場所常見的金屬燻煙熱 (metal fume fever),並回溯到古代中國的金屬冶煉業。透過本篇章所提出的例證,作者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毒性物質造成健康危害之機轉其實並不一定侷限於特定的職業或工作場所。棉花磨坊和金屬冶煉二者雖然看似迥異,然而以所謂「工作熱」(job fever) 的角度來檢視問題時,暴露棉塵的磨坊工人與吸入污染空氣的職場勞工實際上所面對的健康風險卻是相似的。

新興的毒性物質

本篇章討論了新近確認的阻塞性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病因 (如;尼龍面料及爆米花香料等),以及數種木材防腐處理所使用的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如:mercuric chloride, creosot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pentachlorophenol )。此外,本篇章探討了數種汽油添加物如有機鉛及近來飽受爭議的替代品有機錳化合物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 (MMT),並深入探討了 MMT 及新興的數種錳添加物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ism)的關聯性。另外,文中亦提到其他相關的毒性物質議題,例如焦油、氯萘(chloronaphthalene)與五氯酚( pentachlorphenol) 等物質之毒害效應。

在《結論》的單元中,除了重申各篇章所隱涵的重要觀點之外,作者也特別針對美國環保署(EPA)、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院(NIOSH)、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及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等機構提出評論與建言,並再次強調毒性物質的管控必須透過跨部會的合作與推動才能得到實質的效果,而產業界更應負起責任來面對現有毒性物質所造成的各種危害,從生產的源頭徹底改善,並能由過去的歷史學習寶貴的經驗與智慧,始能逐步達到保障勞工與消費者健康的終極目標。

後記

本書探討不同職業病與環境污染議題的七個篇章當中,作者將過去三百多年來工業發展帶給人類社會的許多負面效應作了非常深刻的報導與分析。透過作者精湛的論述,不難讓讀者體會出人類若能由過去的歷史經驗學習到真正的教訓與智慧,事實上現今的勞工與消費者應該能夠過著更健康的生活。雖然產業經濟的發展與安全衛生或環保法規的推動兩者之間很難取得平衡,但作者透過精闢的史料佐證,將許多現代科技如何發展與演進而導致人體健康危害,以及許多化學物質如何由原先侷限的工業用途逐漸轉變成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即可能接觸到的毒物,深刻的讓讀者體會到許多歷史上一再重複的錯誤與悲劇實際上應該是能夠被避免的。面對毒性物質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這本書提醒了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類有著很深的責任必須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唯有如此,才真能減緩環境惡化與化學物質毒害的問題,使得未來的生活能夠更健康、更安全、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