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165期
166期
167期
168期
169期
170期
171期
172期
173期
174期
175期
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67期

打造無車的新社區

台灣的河川整治工程亟待加速進行

    

王秋森

長期以來,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價嚴重偏高,許多上班族乃不得不忍受通勤交通的不便移居偏遠地區。繼高鐵於2007年通車後,大台北都會區捷運整體路網逐漸成形,另有機場捷運預定於2014年開始營運。政府因此考慮運用行政措施,在都會區外圍的高鐵及捷運站區提供適合居住的土地,期能藉由較低的地價及合理的建商利潤,增加交通便捷的平價住宅供給量;另以房貸優惠及交通補貼等方式,鼓勵大台北都會區的上班族到桃園中壢一帶購屋。

上述思維係以增加平價住宅的數量為出發點,但立即受到指控其有圖利建商及規避興建社會住宅之嫌。盱衡大都會區居住正義問題,其解決方案必須是多面向的。平價住宅及社會住宅代表其中的兩個面向。本文擬針對國土規劃與新社區開發的議題提出另一個面向的思維:在解決大都會區上班族居住問題的同時,打造無車社區。

無車社區的優點包括:消除來自汽機車的空氣污染與噪音,減少機動車輛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節省私人汽機車的各項開銷,避免忍受上下班塞車之苦,提供零交通事故的安全生活空間,透過步行和騎單車而有較多的運動健身時間,省下的機動車道面積可用於栽種花草樹木,藉由社區公共空間的擴充而增進居民之間的互動。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無車的城鎮、市區、島嶼和社區。譬如,義大利的威尼斯市約有七萬名居民,市內交通完全依賴步行及水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的鼓浪嶼人口約二萬,除了一些專供遊客接送與緊急服務的電動車,島上禁止任何車輛﹝包括單車﹞通行;其他尚有許多大都會區在其繁華的市中心劃設行人徒步區。

位於德國西南部夫來堡(Freiburg)市郊的沃邦(Vauban)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無車社區。距夫來堡市中心約三公里的沃邦佔地38公頃,其整體社區規劃始於1993年,開發工程分為三期,於2006年全部完成,目前約有2,000家住戶,5,000名居民,600個工作職位。區內築有方便的自行車道及人行道網絡,前往夫來堡市中心的主要交通工具則為電車。從每一住家步行到電車停靠站、學校、公司、商場及公園至多不會超過20分鐘。街道僅為取送貨物而設;住家、學校、公司及商場均不設停車場。擁有私人汽車的居民必須購置或租用設於社區邊緣的多層式立體停車場。目前約有70%住戶放棄擁有私人汽車。此外,整個社區對能源效率極為用心。房屋的設計必須符合能源效率標準,大多數住家及商業樓房裝有太陽能熱水器或太陽能光電板。

台灣各大都會區及其外圍的居住環境亟待改善,而目前主政者卻常將公共建設預算浪費於使用率極低的大型停車場和球場。若能將這些資源妥善運用於無車社區的營造,則對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會有極大的助益,亦可帶動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工程。就大台北都會區而言,捷運整體路網逐漸成形的這幾年是營建前瞻性新社區的難得機會。期待中央及地方政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提供適合營造無車社區的捷運站區基地,招募建商進行整體規劃;另以房貸優惠及交通補貼的方式募集有意願在無車社區購置房屋的未來住戶與商家,協助他們組成籌建委員會,並對其建照申請案件給予優先審核。

無車社區的整體規劃可參考德國夫來堡市沃邦社區的架構。區內交通全部採用步行及單車,對外交通則以捷運為主。公共設施應包括:學校、綠地空間、遊憩園地、雨水資源利用管線、污水處理廠以及廚餘回收系統。所有建物應符合台灣綠建築標章的要求;住戶應儘可能在屋頂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或太陽能光電板。

在台灣打造無車社區是一項實驗,但國外已有成功的先例。若在解決目前及未來的都會區居住問題的同時,能帶動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的工程,則是非常值得嘗試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