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189期
190期
191期
192期
193期
194期
195期
196期
197期
198期
199期
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196期

如何推動健康職場健康促進

如何推動健康職場健康促進

    

莊弘毅

高雄醫學大學

教授

在台灣健康是基本人權之一。對每個人來說,健康是項非常重要的資產。而職場則是每個人一生中花了最多主要時間的地方,所以從職場來提升每個人的健康,不僅增加財富,並藉由永續經營的方式來使得健康這項資產能增加並且永續經營。「健康職場」的觀念在於對員工而言,能有安全的工作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與生涯規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有能力解決壓力問題等,讓身體、心理與社會關係維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而對公司經營者而言,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健康職場」不僅可以提升公司員工的健康,提升生產力與形象,最少也可降低公司有形與無形的損失。

企業應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福利及健康促進服務,關心員工健康生活與壓力,譬如鼓勵員工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參與健康講座、減重活動、菸害防制、體適能測試、心理調適等,促進員工身心靈的健康,以愉快、正向的心情工作,減少缺席率,提升工作品質、效率與活力,使企業健全成長與永續發展。

而在職場健康促進方案方面,首要事項為員工健康管理與疾病的預防。其行動步驟主要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準備期---瞭解職場特性及成立健康促進推行小組,第二階段—規劃期---針對員工健康做需求評估並規劃建立相關政策,第三階段—執行期---公告健康政策及設立員工健康管理之相關活動區域與範圍,第四階段—成效評估期---訂出觀察指標(質性及量性)來觀察,第五階段—永續經營---持續執行職場特色健康促進計劃。這五階段的活動方式可依員工實際需求來設計,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是成功與否的決定重點,而第五階段—永續經營則是最終目標

 第一階段—準備期

瞭解職場特性並評估環境及取得高層主管支持,與公司高層溝通職場健康促進所帶來的正面企業形象與推行健康促進對公司所帶來的種種效益,來取得公司高層主管的支持;並且事先調查員工對於健康職場促進的意見與看法,提供作為之後發布公司健康促進政策的依循方向。為了增加說服力與協調,整理出公司的硬體、軟體的可利用資源及可使用經費。同時蒐集其他實施健康促進推動的企業團體之資料作為公司實施參考。

廣設意見溝通管道,使用此方式來讓員工表達自己對促進職場健康的意見,是效果最大和衝擊最小的方法。「參與率」對於一個計畫實施之後的成功與否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即使只有很少的參與率,也會因為長期的參與造成行為改變而成為一項成功的介入計劃。所以針對不同的方案類型,企業團體可以發展系統化、標準化的階段流程,並可特別成立一個專案部門來推動此計劃。如果公司內部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可推為健康促進推行人員;優點是推行人員熟悉公司之企業文化、組織管理現況,能提供求助員工較實際之立即性協助,可以運用行政管理、內部人員及預算的掌控,提供員工完整、妥善之協助。但是此方式的缺點是:求助員工可能因擔心個人隱私不易維護,而影響服務的使用率。行政可能干涉到專業服務的進行。只有大型組織能提供全職人力與充分經費。中小企業多半運用兼職人員執行諮商輔導工作,這類人員會面臨缺乏持續專業訓練與投入時間不充分而影響到服務品質。

另外是經由職場外部相關的專業輔導機構來從旁協助。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模式,而「外部相關的專業輔導機構」最常見的是政府的衛生單位或政府衛生單位委託的機構。此方式的優點是可為中小企業節省人事成本。就社會整體資源使用之觀點而言,此種模式可以使社會資源獲得更多妥善的運用。專業機構內由各領域之專業人員形成的團隊,可以提供較完善的服務品質,而且許多員工會覺得與非職場內成員諮商較容易做到隱私保密。但是此方式的缺點是職場淪為配合的單位,一旦政府的補助結束則企業的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也告結束,甚至只要政府的政策調整或改變,與公司當初訂定的目標發生出入就合作不下去了。更何況外部相關諮商輔導服務之提供者可能無法花太多時間去了解職場之組織結構等相關資訊,而在諮商過程中提供不適當的意見。據我們的觀察經由職場外部相關的專業輔導機構來從旁協助者最後都無法達到第五階段—永續經營。

 第二階段規劃期

針對員工健康做需求評估並且建立或規劃相關政策,因為職場健康促進推行的主要實行對象是公司的員工,所以建立相關政策必須是針對員工需求所設計出屬於員工的健康促進推行政策,以達到員工的充分參與,使職場健康促進計劃發揮到最大的效益。方法可以運用溝通及人際互動技巧訪談公司員工的意見,了解他們對職場健康促進現況之看法和感想,並藉著訪談互動的過程,激發他們參與的意願。另一種比較形式主義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採問卷調查方式廣泛了解公司員工之健康行為與生活型態並調查公司員工對職場健康環境、健康服務的看法與需求,並分析現有的健康檢查資料、相關的調查統計及研究報告,以了解公司員工之生理、心理及體適能健康狀況。

不管用哪一種方法,最後要訂出與發佈推行職場健康相關政策的確切時間、方案與地點並規劃出期程及目標。據我們的觀察,這個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期,牽涉到經費資源,專業背景,執行力等等。在規劃期可以先從職場具有之危害著手,由法令規定或透過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機制,參考員工健康檢查資料或員工健康行為問卷調查(運動、飲食、睡眠習慣、壓力調適…等),提供給廠護或勞安人員作為評估員工健康需求的依據,找出危害健康因子,同時可以相對找出「要做的事」是哪幾項?通常這些要做的事都是用來避免發生安全危害或健康危害之措施;另外,也可將健康危害因子與職場現場作業狀況及員工特性做相關之聯結規劃,例如高架作業所要預防的危害是墜落,對於年輕的勞工,所必須做好的可能是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及工作前不能喝酒,但對中年勞工,就必須再多加考慮是否因年齡問題導致的肌肉骨骼問題,以致平衡感不好,或是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產生的對壓力敏感性以致中風而增加墜落的風險;另外還必須考慮到這些「要做的事」,是屬於適用部份員工或可以推廣至全體員工的健康促進事項,才能夠決定健康促進課程活動目標族群。

在規劃推動健康促進時程方面,可以搭配職場既有之年度安全衛生訓練,將健康促進課程或活動納入,提供勞工更多的健康資訊,同時設定期程目標,可以每季或半年或年度來作為執行期之時程規劃,並將之成果透過「安全衛生通知群組與職場健康訊息結合」之訊息回饋機制,周知各級單位主管,提高各單位主管對職場健康促進之重視。檢視員工健康需求並建立公司相關政策之後,找出員工健康癥結問題所在,依據企業訂定的目標,訂定健康促進計畫,內容包含背景說明、計畫期程、計畫目標、計畫內容、工作進度、人力配置、經費編列等,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網站上「健康久久」成功案例分享。

 第三階段—行期

此階段的成功與否在於動員參與度和營造支持氛圍。主管參與健康促進活動,對於員工來說具有正面的鼓勵意義,彰顯公司對健康促進之重視,表達落實執行健康促進決心與關懷員工健康的立場,也有助營造職場支持的氛圍,為企業永續經營與勞資雙贏紮下堅實基礎;在執行期,各級單位主管都要瞭解各自在健康促進計劃架構的責任,即是配合公司執行健康促進政策,安排作業管理流程,協調轄下員工班次與輪替,讓全體員工能參與公司辦理之健康促進活動,並關懷員工身心,提早發現危害健康因子,避免疾病或災害發生。

營造支持氛圍必須倚賴主管與職場員工對於健康的自我要求,除了能認知危害健康的因素必須還要能加以排除;同時,職場的軟硬體設施必須要能跟上員工對健康的需求,近期來一些企業因對員工福利逐漸重視,並聘用專職人員辦理員工福利,所以推行職場健康促進的企業團體可設立一些環境提高員工踴躍參與健康管理相關課程的動力。具體做法如設立「健身中心」、「母乳哺育室」,定期舉辦「減重班」、「戒菸班」,以及裁撤掉原有吸菸區等。除了建置安全的工作環境,並提供員工動態或靜態的休憩運動場所,不僅可提高員工向心力,留住專業人才,為職場永續經營奠下基石。

 第四階段—成效評估期

在規劃期訂出成效觀察指標可以使這個階段容易執行,這個階段在上個階段(執行期)開始後就可以開始,因為成效觀察指標可以在這時候看出是否有效或是否要修訂成效觀察指標。訂出評估效果的方式(成效觀察指標),檢視目標方案的執行是否確實,還需隨時了解執行的步驟是否有符合方案之目標以便隨時修正。以量性的指標來評估成果,例如: 戒菸成功率,體脂肪下降率,體重改變率等…對公司主管與同仁皆有很大程度的說服力。但是不要忽視以質性的方式來觀察,譬如: 員工的抽菸行為改變,員工健身中心的使用持續性,菜單或菜色的改變等…,這可以觀察出根本的健康促進行為或習慣的改變。

 第五階段—永續經營

健康促進職場永續經營的成功關鍵是職場健康促進計畫在概念上必須是全面性的,全體了解足以影響企業環境與員工心理環境的健康管理政策、企業與其社會單位(包括員工與雇主、健康服務單位,以及其他相關衛生與勞工機關)連結的程度與恰當性,以及健康議題在各企業次團體(包括員工與雇主、人力資源單位、財務或預算經費控管單位、健康服務單位)中的整合情形。職場健康計畫必須立基於一種夥伴關係,才能永續經營。例如,建構健康職場社會網絡,不僅在公司內,且邀請各實施健康職場的企業團體分享推動經驗,加強職場健康專家學者交流,並設置健康促進、健康體能網站張貼健康體能相關知識,並讓員工在網站上連結個人部落格或網路社群(例如 FaceBook)做個人的心得分享,大家彼此互相加油打氣,使得此項健康促進計畫可以長久維持下去。

企業團體在健康計畫內容上必須是全面性的(包括員工與雇主、人力資源單位、財務或預算經費控管單位、健康服務單位…等),此外職場健康計畫必須恰當地分配資源,包括人力與物質資源,以及時間分配。除了上述幾點,健康促進推行人員或組織應隨時評估方案是否有適合員工,進而隨時修改到最佳的狀態。這樣公司既維護了員工的健康也引領公司健康促進方案朝多面向發展,建立企業責任,提升公司社會價值,而進一步使機構依照「職場健康促進」的模式永續經營,並為職場健康促進的永續發展盡心力。

 結語

在職場推動健康促進好處多多,不僅幫助員工達到最適當的健康狀態,員工減少傷病增進健康,可使公司降低醫療保險花費(團保),同時鼓舞員工工作士氣,增加向心力促進勞資和諧,減少請假離職,進而增進生產力,確保品質,提升企業形象,創造雙贏。健康促進這觀念在職場上必須持續維持去,將健康視作公司的一項資產,並能不斷加增其促進健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