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知道嗎
|
編輯部 |
|
|
【請點每題紅色部份即可看到答案】
-
2014年4月16日環保署毒管處舉行公聽會,提出《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部分公告事項修正草案的總說明,其中包括了六溴環十二烷、鉻化砷酸銅與多溴二苯醚類物質等三項。三者之中的鉻化砷酸銅(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CCA)由於致癌風險高,環保署早在2007年即公告以鉻化砷酸銅處理之防腐木材禁用於居家用途。您知道此次修正草案為何進一步嚴格禁止鉻化砷酸銅之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嗎?
-
林口長庚醫院於2014年4月30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氣喘患者若住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旁,由於汽機車流通量大、空氣污染嚴重,易導致病情惡化而轉為嚴重型氣喘。該研究針對林口長庚醫院150名嚴重型氣喘患者,檢測其支氣管分泌物、組織切片等,再比對患者居住地及環保署公布的空氣污染地圖,發現約七成患者居住在高、快速道路旁,兩成患者住山邊或河邊等濕度高,黴菌濃度偏多的區域,另外一成患者住在不特定地區。汽柴油引擎會排放含多環芳香烴的廢氣,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因。高、快速道路沿線汽機車流量大,導致廢氣濃度高,加上多環芳香烴易與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結合,民眾吸入易引致氣喘、鼻子過敏、皮膚搔癢等。該研究發現,原本就是氣喘患者又長期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病情就更易惡化為嚴重型氣喘。嚴重型氣喘患者的病情會反覆發作,且常嚴重到必須掛急診或住院,據估計全台約有8萬多名病患。面對台灣氣喘患者逐年增加的現況,您知道要如何防治氣喘惡化嗎?
-
近年來雲林縣政府推廣綠色能源,加上地理位置適中、氣候條件優越,2013年太陽能板裝置量達4萬3千6百多千瓦,一日發電量約15萬度,高居全國第一名。雲林縣府建設處指出,依據太陽光電資訊網統計,雲林日照時數為全台之冠,是國內推廣太陽光電屋頂建置計畫的最佳地方。您知道雲林縣政府近幾年是如何大力推廣太陽能光電嗎?
-
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於2014年6月中旬通過認定國內首例
(也是全球首例)廚師罹患肺腺癌,與其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有關,屬於職業病。此案例之51歲楊先生擔任廚師工作約34年後罹患肺腺癌,經醫師診斷該疾病疑似為工作之職業因素所致。勞動部與衛生福利部透過癌症登記等相關資料分析,並經過2年多的研究,建立我國本土流行病學之研究基礎後,經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認定楊先生所罹患之肺腺癌與其執行工作職務有關,可視為職業病。勞動部表示,楊先生自1976至2010年陸續於多處餐廳擔任主廚及副主廚工作,主要工作為牛羊豬雞排餐類之炒、炸、煎、烤等,於2010年健康檢查時發現胸部X光異常,經進一步追蹤檢查發現罹癌並接受手術治療;因其長期從事廚師工作,以吸入廚房油煙致罹患肺腺癌向勞工保險局申請職業傷病給付。勞保局為慎重起見,於2011年10月送請勞動部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鑑定。鑑於我國烹調環境與國外不同,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於受理後隨即展開工作暴露事證之相關調查及蒐集流行病學相關資料,並委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提供專業評估意見,同時洽請衛生福利部協助,取得全國及廚師罹患肺腺癌之登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該個案終於在2014年6月經勞動部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執行職務所致疾病,但楊先生已於2013年4月過世。您知道目前勞動部對於職業性致癌物質的分類是依據何種標準?
-
《勞工安全衛生法》自1974年公布施行後已歷數十載。近年來國內勞動環境丕變,許多條文已不符國家社會發展現況。勞動部多年來溝通協調,整合各方意見後,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於2013年7月3日修正公布,更名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由於職安法附屬法規多達58種,為利儘速推動,採分階段方式施行;第一階段以現行規定修正部分為主,於2014年7月3日施行,第二階段則針對新增制度及措施部分,自2015年1月1日施行。您知道配合職安法施行之相關新措施包括哪些嗎?
-
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職業安全衛生法》自2014年7月3日起正式實施。此次特別在法規中增訂「防過勞條款」,凡是企業達300人以上之規模,雇主必須為夜間工作及輪班勞工訂定預防過勞計畫,包括健康檢查、縮短工時等措施,違者可罰30萬元。您知道此次為何特別增訂該條款嗎?
-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夏季期間往往出現異常高溫。勞工於戶外高氣溫下從事作業,為避免因體溫上升引發熱中暑、熱衰竭或熱痙攣等相關熱疾病,應特別留意戶外作業熱危害之風險。為強化勞工於戶外高氣溫環境作業之熱危害預防,2014年7月新施行之職安法特別於附屬法規《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增訂雇主於夏季期間,應視天候狀況採取熱危害預防措施,以保護於戶外高溫下從事作業勞工之安全與健康。針對戶外高氣溫作業之高風險群,為防範勞工熱疾病之發生,您知道雇主應採取哪些措施嗎?
-
新修訂之《職業安全衛生法》於2014年7月3日正式施行,基於重傷或失能勞工重建之「及時性」需要,明定事業單位勞動場所發生職業災害、罹災人數在1人以上,罹災者肢體或器官嚴重受損,危及生命或造成身體機能嚴重喪失,且需住院治療連續達24小時以上之災害,雇主應於8小時內通報勞動檢查機構之規定,如未依規定通報,依同法第43條規定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勞動部近年來推動「職業災害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FAP),補助各縣市政府設置職災勞工服務窗口,主動電話關懷、面談服務,提供職災權益諮詢、轉介醫療照護、心理諮商、職能復健、就業、職訓服務及協助申請勞資協處、勞工保險相關給付、社會急難救助、政府慰問金等之深度個案管理服務。近三年每年平均約服務600件重傷個案。您知道組織改造後成立的職業安全衛生署如何將職災通報等業務整合以協助勞工早日度過職災創傷以重返職場嗎?
-
根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勞安所)資料及國外文獻指出,噴灑農藥的勞工,除了可能因吸入暴露農藥外,亦可能經由皮膚接觸而造成健康危害。目前果園、菜園和茶園等作物栽種,多聘請代噴灑作業勞工進行農藥噴灑。勞安所於2013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型作業環境中,勞工在皮膚部分的暴露農藥劑量顯著高於呼吸暴露,而手部更是主要的暴露區域,其皮膚暴露量遠比其他部位高出3至5倍。同時研究亦發現,從事該作業之勞工,配藥者有高濃度的急性暴露和多種農藥混合使用的情形。究其原因為從事此類作業的勞工需視作物生長狀況,可能進行密集且大面積噴灑,以全面防治不同病蟲及雜草滋生。因此,如何有效避免或減少作業期間與農藥之直接接觸,特別是皮膚暴露的防護,便成為代噴灑作業勞工的重要課題。您知道這些代噴灑作業勞工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嗎?
-
環保署於2014年7月8日公布2013年公害陳情案件統計結果。您知道主要的統計結果包括那些嗎?
-
環保署於2014年7月29日舉行公聽會,討論違反噪音管制法的相關裁處草案,針對違規裁處停工的條件,明定增加項目,如遭連日處罰超過20天、自報停工卻不屬實、限期改善兩次後仍繼續違法、一年內被罰五次等,都將賦予稽查單位可對營建工地、乃至演唱會等祭出停工停業或停止使用噪音源的手段。您知道依照新標準,演唱會若是噪音過大,將可能會如何裁罰?
-
勞動部於2014年8月22日公告,為發現吊籠吊臂基座之潛在性危害,已委託專業技術機構辦理《可搬式吊籠吊臂拉拔試驗》計畫,免費協助吊籠設置者確認吊臂固定基座之安固性,以提高吊臂使用之可靠性及安全性,避免相關職災發生。您知道勞動部於2014年推動此免費之吊籠吊臂拉拔試驗計畫立意何在?
-
環保署依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7條之1第6項之授權,完成訂定《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草案,共分總則、新化學物質登錄、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資訊公開與工商機密保護及附則等共五章34條,並於2014年8月25日正式預告。您知道該辦法之重點為何?
-
環保署於2014年8月25日正式公告修正列管毒性化學物質,新增列管六溴環十二烷、禁止鉻化砷酸銅做為木材防腐劑、禁止多溴二苯醚類物質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等新措施。您知道什麼是六溴環十二烷和多溴二苯醚嗎?
-
環保署於2014年8月26日公布市售33件洗衣清潔劑及29件洗碗精產品之抽測結果,經檢測發現有7件一般洗衣清潔劑及6件一般洗碗精產品不符合環保標章規格標準,有1件環保標章洗衣清潔劑不符合規格標準,環保署已依規定處理。環保署抽測之33件市售洗衣清潔劑產品中(含14件環保標章產品),環保標章產品測出1件甲醛不符合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要求;一般產品則有7件不符合規格標準,不符合項目包括:乙二胺四乙酸(7件)、乙氧烷基酚(1件)及甲醛(1件)。抽測之29件市售洗碗精產品中(含15件環保標章產品),環保標章產品全數合格;一般產品則有6件不符合規格標準,不符合項目為乙二胺四乙酸(5件)、甲醛(1件)及酸鹼值(1件)。您知道這些檢測不合格的化學物質可能會造成哪些危害嗎?
-
2014年9月台灣發生不法業者將廢食用油等再製成劣質豬油事件,引起國人高度關注。針對此事件,環保署已於9月中旬訂定「廢食用油污染源管制行動計畫」,針對廢食用油之上、中、下游業者加強稽查,以遏阻不法。您知道該計畫之主要內容與初期執行狀況嗎?
【答案】
-
鉻化砷酸銅是由鉻、砷、銅所組成的水溶性木材防腐劑,一般係透過加壓過程注入木材,用來防止木材腐敗,並避免木材遭受蕈類、黴菌及白蟻等危害,從1940年代起即廣泛用於木材防腐處理。雖然公認防腐效果佳,但近年來經由研究發現,以鉻化砷酸銅處理後的木材,會因為氣候、雨水或土壤酸度等因素,釋出砷及鉻等致癌物質,對人及環境生態造成風險。而民眾接觸鉻化砷酸銅處理後的木材,有可能直接吸入口中,或經由皮膚接觸進入體內,具潛在健康風險。當其成為廢棄物後更是難以處理,掩埋後將可能污染地下水,燃燒則將產生六價鉻。環保署現行公告中已限制,凡室內建材、傢俱、戶外桌椅、遊戲場所、景觀陽台、走廊、柵欄及有可能與皮膚直接接觸之用途,都在禁用之列。但建築物樑柱、地基製材、橋樑結構及基礎接地用材,不在此限。此次草案將修正為自2016年1月1日起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於木材防腐劑,但已取得使用登記文件者,得使用至該登記文件有效期限為止。毒管處強調,未來將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研商,從CNS(國家標準)提出相關配套規定,以求管制無縫接軌。
Back
-
醫師建議,當空氣污染嚴重時,宜緊閉門窗、室內循環通風,避免在住家環境累積誘發氣喘的物質。此外,應隨時注意環保署的細懸浮微粒(PM2.5)監測濃度,數值偏高時,外出應戴口罩。有氣喘病史者,應避免接觸灰塵、黴菌、空氣污染物等過敏原。氣喘患者若出現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Back
-
近年來雲林縣政府鼓勵縣民在自家屋頂、溫網室、禽畜舍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也與業者合作在全縣國中小學及公有廳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2011年全縣裝置量3千9百多千瓦、2012年有1萬4千多千瓦、2013年達4萬3千6百多千瓦。此外,雲林沿海具有發展太陽光電優勢,每分地每年發電量可達10萬度左右,業者賣電所得70多萬元,農民每分地每年可收取2萬元租金,比平地造林優渥。農地裝設太陽能板後底下還可種植菇類等低日照農作物,另住家屋頂、溫網室、禽畜舍屋頂裝設太陽能板,既不會影響原有生產,又能保護地球,一舉數得。禽畜業者表示,提供約一分地雞舍,每年約可發12萬度電力;裝置太陽光電板除增加美觀,冬天可加強抗風能力,夏天能降低雞舍溫度約3至5度,讓雞的育成率更好,並減少降溫設備的電能消耗。
Back
-
勞動部表示,目前對職業性致癌物質的分類係參考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標準,將致癌物分成四類:第一類(Group
1)是人類致癌性的證據充足;第二類(Group 2)是人類致癌性的證據尚有限;第三類(Group
3)是致癌性的證據不足;第四類(Group 4)是證據顯示沒有致癌性。目前我國之「增列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表」,依據上開標準,已將職業性癌症列於增列職業病,其必須與工作有相當「對應性」,即其工作必須明確暴露於特定之物質中,如石綿、二胺基聯苯、六價鉻及其化合物、煤焦油、苯、無機鎳等特定物質。廚師之工作雖暴露於高溫油炸之油煙環境,但其並未有明確特定致癌物質之暴露;IARC將高溫油炸之油煙歸類為Group
2A。因為職業性癌症主要必須考量是否暴露於Group 1有害物質,即確認暴露於人類致癌物質,故國內過去未曾有過將廚師罹患的肺癌視為職業病之案例。由於職業疾病之認定有客觀嚴謹的標準,需確認罹病證據、罹病時序性、危害因子暴露證據及個人因素等資料綜合判定,楊先生之案例,除考量
IARC之標準外,亦須考量其暴露量之多寡及時間等。職業性癌症相較於其他職業病是診斷率最低的職業病;其因素包含癌症之致病因為多種病因及潛伏期長,待罹病後相關危害暴露事證取得不易。因此,罹癌之勞工多數忽視其權益保障,而未申請相關補償(根據統計,2003年至2013年因職業性癌症獲勞保補償之件數計50件)。隨著國內環境變遷及依國際趨勢推估,職業性癌症之個案數將漸浮現。考量疾病與職業之因果關係,仍宜由專業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綜合評估。勞動部目前已委託全國設置9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及64家職業傷病診治服務網絡,提供勞工職業因果關係診斷、調查及相關諮詢服務。
Back
-
配合職安法修正發佈之第一階段相關新措施包括:(一)適用對象擴及各業,保障範圍涵蓋各業受僱勞工、自營作業者及其他受工作場所負責人指揮或監督從事勞動之人員。(二)強化勞工身心健康保護,雇主對於防止勞工過勞、精神壓力及肌肉骨骼相關疾病,應妥為規劃必要安全衛生措施。(三)勞工遇有立即危險之虞時,得行使退避權,自行退避至安全場所。(四)鑑於目前通訊設備發達,可透過多元通報管道,將重大職業災害通報時限由24小時縮短至災害發生後8小時內通報轄區勞動檢查機構,除掌握事故發生原因外,俾能儘速提供職災勞工診治與重建的協助。(通報網址:insp.osha.gov.tw/labcbs/dis0001.aspx)(五)明定原事業單位連帶賠償責任及勞工代表會同職業災害調查之權利。預計於2015年1月1日施行之第二階段新措施,將包括建構機械、設備、器具驗證、化學品登錄及分級管理制度、兼顧母性保護與就業平權之母性健康保護措施,及增列高風險事業之定期製程安全評估等監督機制,期藉由源頭管理及風險分級管理機制,提升我國安全健康勞動力。
Back
-
近年來由於手機通訊軟體風行,導致勞工加班的過勞案例日增。透過該條款之增訂,明文要求雇主以健檢、縮短工時等方式來預防勞工因輪班、夜間或長時間工作而引發疾病。根據勞委會統計,自2011年至2014年6月期間,國內有111名勞工過勞死。從比例來看,以保全為主的支援型服務業平均每年每100萬人中就有15人過勞死,其次是運輸倉儲業的13人。但近1、2年來不少主管透過手機通訊軟體在員工下班後仍交辦工作事項,成為變相加班。依據高雄醫學大學莊弘毅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可能導致過勞死的工作型態有不規律、長時間及夜班工作,還有經常出差者,都會讓工作精神緊張。因使用手機軟體而導致過度加班者符合長時間、夜間工作型態,長期下來將可能引發腦血管與心臟疾病。由於手機通訊軟體出現後,有許多勞工加班無法反映在一般的統計數據上,面對這種新形態的「隱藏性加班」,勞動部職災給付組表示,勞工如果在約定的工作時間外接到工作訊息,其實並無勞動的義務。僱主在下班後透過通訊軟體繼續交辦指揮工作,必須受到《勞基法》規範;加班2小時內,加班費為平日每小時工資再加3分之1以上;加班第3、4小時,加班費為每小時工資再加3分之2以上。僱主除了必須負擔加班費,加班工時也有上限。
Back
-
(一)降低作業場所溫度及提供陰涼休息場所,避免勞工體溫持續上升。(二)提供適當飲料,以10-15℃飲用水為佳,或提供運動飲料及添加少許食鹽之冷開水。(三)調整作息時間,避免於中午時段從事重體力之作業。(四)實施健康管理,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疾病、消化性潰瘍、內分泌失調、無汗症及腎疾病等之勞工,應參照醫師之建議,避免其從事高溫作業,同時於上工前及作業中,隨時留意勞工健康狀況,採取必要因應措施。(五)實施熱疾病預防教育宣導,強化勞工自我保護之知能。(六)建立緊急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Back
-
職業安全衛生署目前係將職業災害預防、通報、檢查及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等服務業務整合,且2014年職業安全衛生法的修法已將重傷勞工納入職業災害通報範圍,預估每年約有3,000名職災勞工及家庭可獲得FAP計畫之協助,度過職災創傷重返職場。以職安署成立以來之首宗重傷協助個案為例,2014年3月某漢堡公司員工在廚房工作時發生嚴重燒燙傷之職災,由於勞工及其家屬對於雇主之處理不滿意,職安署經啟動FAP服務機制,由職災個案管理員即時介入,除協助申請勞保各項職災給付、政府單位急難救助金及慈善團體的社會救助外,並轉介社福單位生活重建、心理諮商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免費法律協助,經多次調解後,勞資雙方達成和解,當事人獲得撫慰,重拾工作及求學信心,事件終於獲得妥善解決。
Back
-
代噴灑作業勞工應注意:(1)教育訓練:從事噴灑作業前,雇主應要求勞工參加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訓練,包括相關法規、農藥種類、知識與使用技術等;(2)督導勞工:噴灑作業應全程配戴正確之個人防護具,同時要求在工作中不得吸菸,並要求勞工要適當休息與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減低暴露風險;(3)穿長袖衣褲:建議夏季時著質料緊密的長袖上衣及長褲,若施用之農藥具高濃度或劇毒性,則可加穿防水雨衣或圍裙,以降低皮膚接觸劑量;(4)加強手部防護:進行噴灑作業時,可配戴適當防護手套,其長度最好超過手腕,以降低暴露風險;(5)戴防水帽:除能遮陽預防中暑外,也可防止因風向關係導致頭部暴露高劑量的農藥;(6)穿雨靴:建議著長筒塑膠鞋,以增加其防護效果;(7)帶護目鏡:在噴灑農藥時,由於噴灑器高度均在腰部以上,易使眼睛暴露於噴灑氣霧中,建議使用護目鏡以減低暴露危害;(8)注意風向:順著風向,避免吸入過多農藥劑量風險;(9)正確清洗桶槽及噴霧車:雇主應督導勞工正確清洗桶槽與噴霧車,同時規定清洗時間,避免農藥殘留蓄積,造成作業勞工額外的皮膚暴露風險。
Back
-
環保署表示,2013年全國各地陳情案件量以臺北市6萬6,100件最多,新北市5萬7,457件次之,臺中市3萬0,739件位居第三,共占全國案件量61.77%。污染類別以噪音8萬6,800件占34.75%最高,異味污染物6萬8,345件占27.36%次之,占全國陳情案件量62.11%。就民眾滿意度而言,環保署102年度共完成4萬8,202件公害陳情處理情形滿意度調查,占總案件量19.3%。調查結果屬非常滿意7.10%、滿意53.20%,二者合計60.30%。
Back
-
依照新標準,演唱會若遭稽查人員連續裁罰五次就符合「情節重大」,可直接斷電,讓演唱會暫停。此外,環保署空保處表示,過去許多營建工程在噪音防制上的投資相對較低,修法將可讓認定標準較為具體,過去僅讓各縣市環保局認定,相信修法會對業者有所助益,希望能從源頭防制噪音。
Back
-
由於吊籠之固定基座無法以目視方式確認其安固性,國內已發生多次因基座之固定螺栓不良或螺栓固定深度不足等,致使吊籠發生墜落之危害。依據勞動部統計,全國吊籠之設置數由2010年的668座逐年增加至2014年的889座。而自2004至2013年,吊籠作業罹災的勞工有10人,罹災原因主要為吊籠操作不慎事故佔8成、吊籠組卸佔2成,災害類型均為墜落。由於大樓外牆清洗或修繕作業具有高度危險性,應選用適當的作業方式進行。若採用吊籠作業時,除須檢查合格外,操作人員也應具合格的資格。吊籠作業之雇主應訂定相關作業安全標準,並要求勞工依相關安全作業標準作業,落實作業前機具及支撐構造物之安全檢點、淨空下方危險區域並設立警告標示;作業中要求勞工全程佩掛安全帶及使用救命用纖維索、隨時注意天候情況並禁止勞工擅離操作位置;作業後之吊籠拆卸作業,應注意相關作業安全等。相關安全管理規定可參考《起重升降機具安全規則》第9章吊籠之安全管理相關條文。
Back
-
該辦法草案之訂定重點如下:(一)第一章總則:規範登錄人資格、專用名詞定義、排除及不適用之範圍等。(二)第二章新化學物質登錄:規範登錄類型、數量級距、登錄資料要求、事前確認與特殊類別表單、共同登錄機制、核准登錄文件之有效期限及緩衝期之登錄規範等。(三)第三章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規範第一階段登錄、分階段指定公告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資料要求、共同登錄機制、核准登錄碼與登錄文件之管理及定期申報機制等。(四)第四章資訊公開與工商機密保護:規範資訊公開機制、工商機密保護項目及申請工商機密保護之方式等。(五)第五章附則:為共通性之規範,包含登錄審查期限、登錄文件變更、撤銷及廢止之規定、指定登錄作業應使用之網路系統及工具等。
Back
-
(一)六溴環十二烷是一種阻燃劑成分,可抑制有機化合物之燃燒,常用在建築業之隔熱板及嵌入夾層中等用途,是國際上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列管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又,六溴環十二烷、α-六溴環十二烷、β-六環十二烷、γ-六溴環十二烷因具生物濃縮性符合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特性,因此增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二)多溴二苯醚為常用的阻燃劑,是消防器材常見防火材,因其具干擾體內荷爾蒙正常運作之疑慮,環保署乃強化管制多溴二苯醚類物質,自201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於製造電子產品之阻燃劑,將大量降低多溴二苯醚於國內使用量。
Back
-
(1)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由於其具備螯合性,會導致河川、湖泊底泥中之重金屬再溶出而提高重金屬濃度,且對廢水廠之去除率有不利影響,因此先進國家皆將EDTA列為清潔劑之禁用添加劑。(2)乙氧烷基酚排放到自然界將會轉變為壬基酚,其為一種環境荷爾蒙,可能會影響動物體之代謝、生殖及生長發育等生理作用;(3)使用具防腐功能的甲醛於清潔劑中,將可能刺激皮膚、眼睛、鼻子及咽喉,高劑量暴露則可能致癌。
Back
-
該計畫係針對食用油脂製造業27家、皮革製造業194家、畜禽屠宰業152家及廢食用油、畜禽屠宰、斃死畜禽及廚餘等再利用機構120家等,計493家業者,依照公害陳情系統、稽查處分系統及廢棄物管制中心資料篩選污染熱點,列出優先稽查對象。計畫係由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北、中、南三區環境督察大隊及縣市環保局全面查核列管事業之廢棄物清理計畫書,朝物質流、資料流及金錢流等進行深度稽查,並與食品衛生、農業及工業等相關機關保持橫向聯繫,必要時採取聯合稽查;若查出疑涉及刑責案件,則報請地檢署偵辦,以確實掌握廢棄物流向。自2014年9月13至18日,環保署三區督察大隊已針對上游業者(製革業、屠宰業及食品業等)督察61家、告發9家;中游業者(廢食用油、畜禽屠宰、斃死畜禽及廚餘等再利用機構)督察20家、告發9家,共計督察81家、告發18家。
Bac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