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期
202期
203期
204期
205期
206期
207期
208期
209期
210期
211期
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203期

全球消費者必須面對的海洋塑膠垃圾問題

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社區

    

王秋森

數年前日本沖繩縣環境生活部環境整備課曾針對海岸上的廢棄物進行調查分析。其結果顯示,2011年全縣海岸廢棄物總體積高達8,900立方公尺。從收集的垃圾中抽取3,842支廢保特瓶為樣本,根據標籤、條碼、瓶蓋刻印以及瓶身造型等資訊辨認其生產國,結果發現各國製造的保特瓶在全部樣本所占比例分別為:中國(57%)、日本(9%)、南韓(6%)、台灣(5%)、其他(4%),尚有19%無法辨認其生產國。台灣製造的保特瓶於使用後未全部加以回收,其中有一部分於拋棄後漂流到日本沖繩縣的海岸上,其數量竟占當地海岸廢保特瓶總數的5%。這是我國政府環保單位以及消費者必須深切檢討的問題。(沖繩縣資訊來源:http://dinrac.nowpap.org/document-ICC-2013.phpActions against marine debris in Okinawa--Eisaburo Higa)。

其實多年來台灣已有不少民間環保團體、企業、民眾和政府相關單位關注海岸廢棄物問題。譬如,行政院環保署於去(2014)4-6月執行「地球環境季」計畫,由各縣市環保局舉辦淨灘、淨山與淨溪活動,邀請民眾參與。全國總計辦了184場淨灘活動,參加人數合計約有46千人,清理海灘長達430公里。收集的垃圾包括:保特瓶、鐵罐、鋁罐、玻璃、廢紙等「資源垃圾」26公噸,以及竹木、保麗龍、漁網漁具等「非資源垃圾」273公噸。(參見環保署於去年86日發布的新聞)。

但是每次淨灘後不久,廢棄物就會再出現。其原因是在海灘或海上任意拋棄垃圾的行為尚未根絕。亂丟垃圾者包括:遊客、當地居民、沿海養殖業者、海釣客、漁船與輪船的作業人員。此外,有些廢棄物係從陸地受逕流夾帶流入河川及沿海,另有不少是遠從鄰國漂流而來的。遭受海嘯、颱風及颶風等自然力量破壞的海濱房屋與車輛以及靠岸的船隻其碎片亦是海洋垃圾及海岸廢棄物的來源。

海岸廢棄物的種類依地區而異,一般而言以塑膠類(塑膠袋、塑膠瓶、塑膠碎片等)為最大宗。根據今(2015)2月發表於「科學」期刊的一份研究報告 (Science, Vol. 347, pp. 768-771),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被直接傾倒、強風吹入或河水沖刷到海洋中。近年來報章雜誌常會刊登散佈在海灘上的廢棄物以及漂浮於海洋上的龐大垃圾漩渦的相片,看後令人痛心不已。但出現於這些海岸廢棄物及海洋垃圾漩渦中的塑膠袋、塑膠瓶、和塑膠碎片其實僅是進入海洋中的塑膠廢棄物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塑膠廢棄物已沉到海底或已粉碎成不易觀察到的細小顆粒。

除了破壞景觀,海岸廢棄物及海洋垃圾會嚴重衝擊生態系統。漂流到沿海濕地的廢棄物,常會纏繞在紅樹林的根部上,阻礙其生長。許多海鳥、海魚、海龜及海洋哺乳動物因誤食海岸上或海洋中的塑膠碎片或顆粒而受傷害。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塑膠顆粒附著有相當高濃度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亦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這些塑膠顆粒被海洋生物攝食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環境荷爾蒙即進入食物鏈,從而污染魚類等水產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多氯聯苯 (PCBs) 等已受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列管的20多種不易被分解的毒性合成化學物質,人體受到暴露後會增加不孕的機率,對發育、行為、神經、內分泌以及免疫功能亦會造成危害。環境荷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ing substances, EDS),係指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對發育、生殖、神經和免疫功能造成危害的外來化學物質(譬如殺蟲劑所含的有效成分)。

鑑於海洋塑膠垃圾數量的龐大及其對生態系統的衝擊,各國政府及消費者不僅應維護海岸的清潔,更應積極削減塑膠產品的丟棄量。除了盡可能用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餐具、飲用水瓶及盥洗用具,亦應避免購買以塑膠材質做過度包裝的商品。市面上若已有替代物,消費者應拒絕購買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