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13期
214期
215期
216期
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214期

智慧型手機衍生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

智慧型手機衍生的環境污染

    

王秋森

美國蘋果公司於2007年元月9日對外發表其第一種具有多項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後,迄2015年底已陸續推出12種不同機種。在開發新機種的同時,蘋果公司亦會將作業系統軟體加以更新。由於新機種具有較先進的功能及較高的操作速度,許多消費者經不起其誘惑而花錢汰換尚可使用的舊機。蘋果公司採取的這種產銷策略顯然奏效,因此在蘋果公司之後投入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三星電子、宏達電及其他廠商亦均運用相同策略,每隔一兩年就推出新機種。消費者不斷汰換舊機的結果產生了大量的廢棄手機。

消費者更換智慧型手機的頻率究竟有多高?根據蓋洛普公司於2015417日至518日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在美國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成人中,有2%在廠商推出新機種時就會購買新機(亦即大約每年換機),有44%在電信公司綁約期滿後就會汰換舊機(亦即大約每兩年更換一次),有54%會等到手機已不堪使用或完全過時了才換機。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其換機頻率高低不一;有些國家的消費者具有類似美國消費者頻仍更換手機的習性。

在消費者頻頻換機的同時,全球智慧型手機使用人數急遽上升,目前已逼近20億。近年來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的成長率雖在已開發國家稍見降低,但在開發中的國家則持續升高。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FIND中心的研究團隊,每隔一段時間即結合Mobile First針對台灣消費者進行研究。根據其最新調查數據推估,於20156月底,台灣12()以上民眾,逾1,604萬人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2015年的上半年,行動族群激增達170萬人(註1)。

全球智慧型手機使用人數的持續增加以及消費者的不斷汰換舊機,已使廢棄的智慧型手機構成一項嚴重的電子廢棄物問題。智慧型手機含有鉛、汞、鎘、鉻等重金屬,有些智慧型手機甚至含有溴化阻燃劑及聚氯乙烯等毒性化學物質。數量龐大的廢智慧型手機若未加以妥善的回收、掩埋或焚化,則這些重金屬、溴化阻燃劑及聚氯乙烯將會進入空氣、水體或土壤中。受到這些有害健康物質污染的環境將對居民健康造成嚴重的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鉛;對6歲以下的小孩,鉛可能妨礙學習能力、成長速度及聽力,亦可能導致過動症、貧血及較低的智商。

智慧型手機也含有金、銀、鈀、銅、鋁及鐵等物質資源。這些資源可透過妥善的方式回收再利用。推行資源回收的主要優點是:減緩自然資源的耗用速率,而且資源回收程序所需使用的能量遠低於金屬礦物開採及提煉所需使用的能量。廢智慧型手機的資源回收程序必須符合環境、安全與衛生原則,否則操作人員將會暴露於上述的有害健康物質,周遭的空氣、水體及土壤亦會受到污染。

回收、掩埋或焚化是在手機廢棄後才採行的管末處理方法。較有效的污染預防與資源節約方法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程序以及堪用則用的消費行為。

智慧型手機廠商的企業社會責任應包括:設計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的產品,並採用遵循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的製造程序。譬如,盡量使用回收的物質資源以及避免使用有害健康物質。目前已有一些廠商停止使用溴化阻燃劑及聚氯乙烯等毒性化學物質。此外,模組化的智慧型手機是較能避免物質資源浪費的產品設計,因為消費者可視實際需要只更新一些零件而不需換掉整支手機。

消費者可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工作扮演關鍵角色。必須購買新機時,宜以設計及製造程序均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的機種為優先考量。已擁有智慧型手機者宜盡量減低汰換舊機的頻率。其實智慧型手機的各項功能並不可能每年都有巨幅的提升,消費者宜建立堪用則用的習慣。廠商更不應運用種種促銷手段來誘使消費者每1-2年就丟掉還很好用的手機,換支功能稍微不同的新手機。

透過廠商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智慧型手機衍生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問題應可獲得解決。

 1 資料來源:資策FIND/經濟部技術處「資策會FIND(2015)/服務創新體驗設計系統究與推動計畫(3/4)」。參見2015724日發布的新聞: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_ID=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