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簡介及月刊搜尋
最新一期(218期)
2016年(213-217期)
2015年(201-212期)
2014年(189-200期)
2013年(177-188期)
2012年(165-176期)
2011年(153-164期)
2010年(141-152期)
2009年(129-140期)
2008年(117-128期)
2007年(105-116期)
2006年(093-104期)
2005年(081-092期)
2004年(069-080期)
2003年(057-068期)
2002年(045-056期)
2001年(035-044期)
2000年(031-034期)
1999年(027-030期)
1998年(023-026期)
1997年(018-022期)
1996年(015-017期)
1995年(011-014期)
1994年(007-010期)
1993年(003-006期)
1992年(001-002期)

 


『環保資訊』月刊第218期

通往永續社區之路

通往永續社區之路

    

王秋森

永續社區的目標是,創造可供當代以及未來世世代代享有安全舒適生活的環境、經濟及社會條件。本文擬就永續社區環境條件的達成途徑提出一個可行的構想。

科技的應用可大幅改變產業型態和生活方式,但在應用之前必須審慎衡量其可能對自然環境與人體健康產生的負面衝擊。可惜以往的科技應用均僅著重於個別需求的紓解,而未於其大規模推廣之前進行全面性的衝擊評估,因此有不少科技在廣泛使用後衍生了嚴重問題。譬如合成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雖然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卻同時導致土壤原有生產力的衰退。

為了改正過去種種科技的錯誤應用,多年來世界各地已有一些社區、政府以及環保團體,以遵循生態平衡原則為出發點來修復某些環境條件。譬如,以有機農法替換施用合成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慣行農法;用風力和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取代火力和核能發電廠;以不會破壞臭氧層的冷媒替代氟氯碳化物。除了這類大型的修復工程,尚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環境、安全及衛生方案(譬如節能減廢)亦已漸被採行。下列是根據這些個別修復工程及各類環安衛方案加以整合而得的一組永續性環境條件。

•設置社區有機農場,俾讓居民種植及享用在地的有機農作物。實施廚餘回收,藉以製成肥料供社區有機農場施用。在社區內的市場販售的食物和食品必須符合有機生產及加工標準。

•在社區內的商場銷售的衣服都屬於環保產品。衣服清潔劑均符合環保標準。不再穿用的舊衣服全部回收再利用。

•依照綠建築評估指標的標準興建各類建物。採用日光照明、太陽能取暖及自然通風系統。使用省能的家電及辦公室機器。在建物屋頂裝設太陽能熱水器及太陽光電板。

•居民在社區內的交通僅限於徒步及單車。對外交通以輕軌、巴士等大眾運輸工具為主。取送貨物的車輛只容許於規定時間內在街道行駛。居民可擁有電動車,但必須向設於社區邊緣的停車場購買或租用車位。車主可依共享經濟原則將電動車出租。  

•對餐飲業的營業場所執行衛生評核。在餐館或自家用餐均不浪費食物。 

•闢建充分的綠地空間及遊憩園地。街道均種植路樹。

•所有職場必須符合安全衛生標準。

•設置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系統,藉以供應社區內的用電需求。從社區外輸入的電力僅限於可再生能源。遵循節約用電的行為。

•廣設雨水收集系統。以淨化處理後的地下水及雨水供應各種用途。採用節水的設備和器具。

•街道採用透水性鋪面。住家前設置雨花園或耐旱庭園。

•商場及餐館均不使用塑膠袋及保麗龍器具。實施垃圾減量及回收再利用方案。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以焚化方法產生能源。

•維護環境衛生,清除病媒孳生源。

•設置污水處理廠。採用先進技術將業經高度處理的污水再加以淨化,然後用淨化水來補注地下水。

•將整個社區定為無菸區。

•不使用會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家具和清潔劑。烹飪產生的油煙以過濾器清除。

•舉辦各類民俗節慶活動時避免製造空氣污染、噪音及垃圾。

上列各項修復工程及環安衛方案均曾分別在世界各地採行,其可行性已獲得肯定。一個社區若能具備上列所有永續性環境條件,則在環境方面可認定為已達永續社區的水準。未來的二十年是台灣舊社區更新及新社區開發的時機。期待相關規畫及執行單位能將上列永續性環境條件納入考量,並透過持續改善的過程,逐步完成永續社區的營造。